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北京奧運會開賽以來,中國代表團金牌總數一直遙遙領先,截至8月21日,已達46枚,超出上屆奧運會“金牌第一”的美國17枚。有關人士預測,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奧運會將突破50枚,穩拿“金牌第一”。對此,人們決無半點懷疑。但是,在取得歷史性勝利面前,我們究竟該持什麼樣的態度,這同樣也受到衆多媒體和網民的關注和熱議。
新華網報道,當此之際,8月22日,是偉人鄧小平104周年誕辰紀念日,筆者不禁想起了他的“問題觀”:1950年7月1日,鄧小平在重慶慶祝建黨29周年大會上講話時指出,“我們是有缺點的布爾什維克,可是我們之所以有缺點而又能稱為布爾什維克,其道理就在於我們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點,并有決心去改正自己的缺點。”小平同志這段論述,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閃耀著真理的光芒,表現了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敢於直面問題的巨大政治智慧。現在讀來,仍令人回味,發人深省,尤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看問題的正確思路。
首先,中國“金牌第一”本身來自於“問題”的突破。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金牌零的突破,到今天高居奧運金牌榜首,國人充分體會到奧運會帶來的快樂與榮耀,也品嘗過奧運競技的殘酷與失敗的痛苦。特別是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選手大面積發揮失常,從女排到體操、射擊,名將紛紛落馬。近30年來,是中國體育走過極不平凡的30年,也是擺脫各種附加重負、返璞歸真的30年。一路風雨,一路坎坷,一路歡歌。可以說,沒有改革開放全方位全領域一個個“問題”的突破,就沒有今天的“金牌第一”。
其次,中國“金牌第一”仍有幾多缺憾尚待更加努力。面對46枚金牌,我們決不能輕言中國從此就是體育強國、體育大國。分析這46枚金牌,絕大多數集中在體操、舉重、跳水、射擊等中國傳統優勢項目中,而田徑、游泳等金牌多、影響大的基礎大項,以及愛好者衆多的集體球類項目,如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中國選手還亟待進一步突破。在全民體育的推進方面,我們的體育人口比例與發達國家比起來仍有較大差距。如中國女曲在近兩屆奧運會都有驕人戰績,但支撑這支世界強隊的基礎卻只有數十支隊伍、數百人,而歐美一些國家幾乎每個中學都有自己的曲棍球場地。
同時,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獎牌小國”的異軍突起。本屆奧運會中國“金牌第一”,固然值得慶賀。同樣,過去一些所謂的“獎牌小國”,如牙買加、斯洛文尼亞、巴林、格魯吉亞、津巴布韋等這些不為人注意的國家,這次也實現了重大突破,有的甚至表現得相當出色。如曾被美國統治的田徑短跑項目,在北京奧運會上迎來了“牙買加時代”,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一時為人們耳熟能詳。想想我們“一人參加”奧運會的難堪時代,沒准他們什麼時候也有我們今天的輝煌。美國、俄羅斯等仍是體育強國,仍需我們學習。體育競爭激烈異乎尋常,突破與超越永遠是奧運的主題。
當國人在為“金牌第一”奏響凱歌歡呼雀躍之際,重溫小平的“問題觀”,無疑有助於我們保持理性與清醒,看到成績的同時更看到問題與不足。只有不斷追求突破與超越,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只有當每個中國人都把體育當成自己生活一部分的時候,我們才能自豪地說自己是一個體育強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