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眼”下的一個橋墩附近,很多練習騎單車、練習滑板的青年。 |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像英國這樣只有7000萬人口的小島國,竟然能取得獎牌榜世界第三的位置,遠遠超過了比它大5到10倍的國家。”——卡梅倫對於英國在本屆奧運獎牌榜排名第三的驕人戰績表示“難以置信”
倫敦奧運會的遺產不僅包括場館之類的物質遺產,也包括精神遺產。未來,倫敦希望能夠承接更多體育賽事,“騎行倫敦”自行車節應運而生。而英國的體育文化也因奧運會發生了改變,金牌戰略走紅倫敦。他們同時希望借奧運會的東風加強兒童的體育鍛煉。
儘管奧運會已經結束了,但奧運會的這些無形資產,也會在長遠的未來繼續給英國帶來影響。
觀念轉變 金牌戰略讓英國受益
馬術選手華天的父親華山常年生活在英國。談起英國體育,他頭頭是道。據他介紹,足球、橄欖球、板球和馬術是英國最受關注的項目,分別是底層、白領、中產和貴族所從事的項目。這些運動具有極高的關注度,相應階級的成員每天都在談論相關話題。
華山透露,在英國傳統的觀念中,運動員分為兩類。一類是athlete,偏體能方面,田徑、游泳選手都屬此類;另一類則是player,講究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戰術紀律性。英國人更為看重後一類,他們對於奧運會並不十分感冒。“奧運會四年才一屆跟英國人並沒有多大關係。有些奧運冠軍在英國連贊助合同都拿不到的。”華山說。
不過,隨著奧運會時隔64年後重返倫敦,英國人的觀念也在發生著改變。在傳統觀念中,英國人十分看重榮譽,而奧運會恰恰是國家榮譽的象徵。“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金牌對他們很重要,當然其中也不乏調侃的意味。”華山說。
不過,英國體育的發展向金牌戰略傾斜卻讓大多數人看在眼裡。“原來英國是不考慮金牌戰略的,但現在奧運會變成了國家榮譽。他們也開始走金牌戰略了。自行車成了他們的拿金牌大項,他們開始予以更多關注。除了自行車,劃艇也是如此。”華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