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菲爾普斯,牙買加“閃電”博爾特、英國自行車爵士霍伊、德國“媽媽級”體操選手丘索維金娜、南非“刀鋒戰士”皮斯托瑞斯……中國媒體都不惜版面和各種資源,進行重點報道,此時傳遞的奧林匹克精神已經超越國界、超越人種,這是中國媒體的一種態度,更是一種風範和氣度。
在沒有硝煙的媒體大戰中,中國媒體做得足夠大氣。
撥開這場媒體大戰的喧囂迷霧,不難發現,西方媒體是爭議話題的發起者和操縱者。關於中國體育的熱點話題,幾乎都是由西方媒體設定議題的,而誰能夠設置議題,自然誰就能搶得先機。英國學者馬丁•雅各布就批評了某些西方記者和媒體的無禮、傲慢與偏見,但他也表示,在近兩三百年的發展過程中,西方媒體逐漸形成了世界影響力,最終擁有了如今的話語權。最近10年來,主流媒體已經開始傳遞來自中國的聲音,雖然聲音仍顯微弱,但國力日強、論戰經驗更多之後,相信中國媒體一定會有越來越出色的表現。
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國體育不斷超越自我的同時,中國媒體看待奧運、看待世界的心態也在發生改變。回頭翻看倫敦奧運期間的各類報道,人文視角審視奧運、“唯金牌論”被擯棄、關注非金牌選手、探討大奧運話題、寬容劉翔再次受傷退賽等,都成為值得回味的亮點。
縱觀倫敦奧運會,種種發生在中國媒體身上的超越讓人感嘆。作為奧運會上聲音越來越強的一個群體,中國媒體擁有廣闊胸襟與獨特視角,並逐漸形成了成熟冷靜的報道風範。長此以往,相信中國媒體一定會在世界舞台上彰顯自身強大的公信力,發出屬於中國的強大聲音。(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