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男孩楊洋是中國隊“90後”中最小的一位,今年15歲,在倫敦殘奧會上他卻是中國隊中金牌榜的“霸主”,共摘四金。在餐廳面對每餐上百種美食,他很“痛苦”地克制自己。他對記者說,不能再胖了,該瘦身了。
乒乓球王葛楊耳朵上一只精美的耳釘格外搶眼。他表達著自己的理念,在賽場上要表現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在生活中,殘障人與健全人一樣,對美、對外在的追求也一樣。
新思維、新活法
被譽為“飛魚”的金牌選手、天津的全盲運動員楊博尊在倫敦賽場已經可以與國外記者用英語交談。他對記者說,北京殘奧會以後,他的充電就是學習、完善自己,因為退役以後還有路要走。他去了天津電大讀書,學校給了他很大幫助。在當地殘聯支持下,他與朋友們一起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健身中心,殘障人、健全人都可以來健身。
中國輪椅籃球隊員程海珍是全隊得分最多的球員,助攻、得分、防守、籃板樣樣精通。她有一個理想,就是去歐洲參加籃球聯賽,做職業輪椅球員。她說,目前德國、澳大利亞等國都有職業聯賽,都引進海外球員,中國輪椅男隊的丁海已經在外面打球了。如果有機會,她也要爭取去海外打球。
殘奧會以後傷疾程度高的選手何去何從,成為隊員們關注的問題。中國乒乓球隊的帥哥馮攀峰是傷殘級別較高的一位,他給自己做了一個規劃,得了殘奧會冠軍之後,要去找當地殘聯,請他們幫忙找一份能勝任的工作,再用業餘時間去讀專科,完成學業,做到打球、工作、學習三不誤。
另一位乒乓球冠軍、江蘇姑娘顧改對記者說,從倫敦回去以後,稍休息一兩個月就要準備冬訓了。來到倫敦比賽,發現歐洲的選手進步非常快,她們中不少人在參加健全人的聯賽,但中國目前沒有這樣的比賽。她說,乒乓球是她一生的追求和鐘愛,而經濟支撐對她來說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