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奧委會不成文的“洲際轉換定律”,由於東京贏得了2020年奧運會舉辦權,那麼在隨後一屆的“PK”中,其他亞洲城市的成功率近乎為零。韓國釜山因此將自己的申辦目標改為2028年,不過卡塔爾的多哈、菲律賓的宿務等仍在觀望。除了希望渺茫,退出的原因還有很多,聖彼得堡是因為2018年世界杯與2019年大冬會已足夠俄羅斯忙一陣子,而美國城市塔爾薩的困難則在於無法得到政府的支持。
面對強勢的美國與歐洲,作為“處女地”的非洲大陸期盼著突破。肯尼亞總理拉伊拉•奧廷加早在2012年就表明了首都內羅畢的申辦訴求,“如果成功的話,這將是第一屆放在非洲舉辦的奧運會。”摩洛哥政府已確認將修建一座能夠容納八萬人的體育場,作為卡薩布蘭卡的申辦籌碼。“2024年奧運會是一條大魚。”南非體育部長菲基利•姆巴魯拉說道,而2010年足球世界杯舉辦城市德班同樣會做足功課。
門檻須降低
儘管奧運“蛋糕”頗具吸引力,資金仍然是大多數城市面臨的最大問題。多倫多市議會投票否決了2024年奧運會的申辦提案,理由是這將花費五六千萬美元的預算,市長羅布•福德建議等到2028年再說。無獨有偶,渴望申辦的波士頓也深感壓力,一個名為“不要波士頓奧運會”的志願者組織基於過去八屆奧運會的研究發布報告稱,如果波士頓承辦2024年奧運會的話,全部投入或將達到200億美元。“為期三周的派對會讓政府無暇顧及那些原本更重要的民生工程。”創辦人克里斯•鄧普西直言,波士頓申辦奧運會將是一個錯誤。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美國總統大選中落敗的米特•羅姆尼成了波士頓的申奧顧問,近期他就在呼籲國際奧委會逐步降低奧運辦賽門檻,“二三十億美元比較合理,這樣政府才有更多資金去對付貧困和疾病。”可如今的現實是,一屆索契冬奧會的總投入就超過了500億美元,長此以往,奧林匹克恐將徹底成為“富人遊戲”。(來源:《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