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奧會使用場館共35個(包括訓練場館),得益於2005年全運會和去年亞青會留下的場館,南京青奧會只新建了青奧體育公園1個場館群。
青奧會場館大部分沿用了去年舉辦亞青會時使用的場館,同時根據國際奧委會要求對一些場館進行了適當改造,並通過將博覽中心臨時改造成體育賽場等舉措,避免了大規模建場館的資金投入。
比照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各新建12個場館的投入,南京青奧會的確在投入上“大幅縮水”,堪為近年來場館投入最少的一次大型賽事。
“能改不建、能修不換、能租不買、能借不租”是南京青奧會的原則。南京亞青村裡的家具、餐廚設備和監控設備都被搬到青奧村繼續使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則轉變職能,臨時被改造成比賽場館,承擔拳擊、跆拳道、擊劍、現代五項和舉重5個項目的比賽,賽事結束後將還原中心的展館功能,節約了新建場館的開支。
“節儉”的理念並非一句空談。記者了解到,青奧會能租賃的設備都通過租賃方式解決,包括臨時設備、安保設備、運行車輛及大部分體育器材等。以器材為例,租賃價僅為采購價的40%,這省下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場館改造負責人梁啓慧介紹說,起初國際擊劍聯合會認定場館燈光不符合標准,要求更換燈具。後來經過調整燈光角度和改進控制模式,僅用10多萬元就解決了問題,節約了上千萬元。而龍江場館改造中更換了場館照明燈具,將原來的普通燈泡更換成LED節能燈,據測算,每月電費可從原來的3.5萬元降低到1.5萬元。
除處處注重節儉外,南京青奧會還充分考慮環保元素和可持續性利用,希望能為南京留下長久受益的奧運遺產,並樹立一種可借鑒的辦賽模式。
體育啓蒙比獎牌更重要
目前,南京青奧組委與21個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50所中小學共同設計了25個項目的體育啓蒙活動,將於賽前和賽時在青奧村、6個競賽場館、城市慶祝場地和31所學校,面向3808名運動員、4萬名持票觀衆、10萬名當地青少年和80餘萬公衆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