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主辦夏季奧運會曾為北京留下了鳥巢、水立方等地標建築,不過如果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將不會新建地標性新場館。
昨天,北京公布了多座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和經營情況,奧促會副會長蔣效愚表示北京奧運場館賽後利用情況總體很好,如果申辦冬奧會成功,新建場館也將秉承節儉方針,不會刻意追求成為地標建築。
奧運場館利用率高 為辦冬奧做好準備
昨日,鳥巢剛剛進行完了汪峰的演唱會,水立方剛剛完成了七夕比基尼相親活動,五棵鬆體育館則正在上演五月天演唱會。
可以說,在北京奧運會後,以鳥巢、水立方和五棵鬆體育館為代表的奧運場館通過改造和社會化經營,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甚至盈利,並在客觀上為承辦冬奧會做好了準備。
國家體育場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相軍介紹,自北京奧運會後至2014年7月,鳥巢累計接待中外遊客超過2300萬人次。在以往,鳥巢門票收入一度占80%-90%,也就是基本依靠門票“掙錢”。如今,這一數字已下降至30%左右。
截至目前,鳥巢已舉辦各類賽演活動150餘場次,其中參與人數萬人以上的大型活動80餘場次,參與人數四萬人以上的國際頂級賽演30餘場次。已實現自負盈虧,不依靠任何財政投入。
同樣在水立方,自正式開放運營至2014年6月底,已累計接待了海內外遊客1418萬人次,舉辦各類活動837場次,為95萬群眾提供游泳健身服務,推出千餘種特許商品。
作為北京奧運會場館中目前唯一一座以民營資本運營的場館,五棵鬆體育館現每年場地使用率為70%。目前,在五棵鬆舉行的營業性演出占整個北京市商演的60%。
針對申辦冬奧會的場館條件,運營方華熙集團總經理王淑俠介紹:“之前已經組織了專家團隊進行評估,我們在場館設施、制冰質量、看台、隊員的休息室、貴賓室等方面都沒有問題。只需要四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全部的制冰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