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青奧會臨近落幕之際,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也完成了《南京青奧會的冷思考》一文,面對一片盛贊的南京青奧會,王宗平關注的卻是,“巴赫為何直言‘體育的作用被低估在中國更為嚴重’?南京青奧會的理念、宗旨和口號等,無論文字多麼精彩,其最終目標是讓體育走進我們的生活、讓運動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但看看我們的應試教育大環境,看看70%都戴眼鏡的學生觀衆和年輕父母,這樣的目標何時才能實現?南京青奧會倡導淡化金牌,重在參與,原本不進行金牌排名,但有些媒體卻每天都在統計中國隊的金牌數,這又是為什麼?”
競技成績與精神文明雙豐收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世界大賽的一貫目標,不會因為參加青奧會就真正降低金牌要求。本屆青奧會,中國代表團蟬聯金牌榜第一,37枚的金牌總數和63枚的獎牌總數均遙遙領先於其他代表團。
如果連中國代表團自身都不能淡化金牌戰略,又談何讓青奧理念去真正影響中國年輕一代運動員,以及以他們為榜樣去影響更多的普通青少年?
2008年以來,中國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南京青奧會4項國際重大賽事,但前3項大賽在舉辦後對中國的青少年體育、大衆體育的發展環境帶來的改善並不明顯,南京青奧會究竟是“繁華過後一場空”還是能留下寶貴遺產,自然受到各界關注。
奧林匹克專家、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任海向記者表示,“如果一個國家、一座城市辦一次大賽之後,除了新建幾座標志性的場館之外,沒有留下更多人文遺產,那麼舉辦這樣的大賽就失去了其主要價值。”任海建議,“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重大賽事的影響和作用進行全面評估,在此基礎上,再對這項賽事的成功與否進行評價。”尤其青奧會這項賽事,其核心理念的實現是一個長期過程,任海表示,“如果中國青少年體育的開展真的受到了南京青奧會的積極影響,那麼才能說南京青奧會是真正成功了”。
南京青奧會舉辦之時,正是北京、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之際,南京青奧會的成功舉辦將是對北京、張家口申奧的巨大支持。但南京青奧會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12天賽會的成功舉辦,更應該體現在如何實現、傳承青奧理念上。
倫敦奧運會已經過去兩年,那屆奧運會對英國大衆體育、對倫敦東區的積極影響仍在持續,這讓倫敦奧運會成為國際奧委會近兩年誇獎最多的一屆奧運會。未來,南京可以成為又一個倫敦嗎?(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