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煒這樣的“奧友”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中有意無意透露出對奧運的懷念,有時並不願為外人道,“投入那麼多,沒經歷過的人無法理解”。任煒的“顧慮”在夏揚這兒,成了對日記的私語,“從北京奧運會倒計時600天起,我每天堅持寫工作日記”。
“最大的願望就是睡覺。”目前在北京國家檢驗檢疫局任職的夏揚,2008年時,負責安保指揮中心證件小組的管理工作,開幕式前,他10天休息時間加起來也就是10個小時,“最後別人說我是昏過去的。”淩晨4點,他迷迷糊糊睜開眼,看見了令他震撼的一幕,志願者、公安、武警,橫七竪八地躺了一地,有少數睡不著的人在夜色中抽煙,煙霧中,“像剛結束戰鬥的戰場。”北京奧運會後,夏揚參與完成部門為解決食品出入境、導盲犬等問題設置的重大活動保障方案,被運用到奧運後我國的多項大型活動中,而對於他那40多萬字的奧運日記,“不敢碰,一看就進去了,不分白天黑夜。”
其實,像夏揚一樣,不少“奧友”在生活中對奧運的感情有些小心翼翼,但在工作上卻時刻顯露著“奧運”的歷練。除了以1391199開頭的手機號辨識彼此,或在每年8月8日穿上配色恰似“雞蛋西紅柿”的工作服八方集結,“奧友”一有大型活動就像“打了雞血”的特質,和經過北京奧運會一役鍛造的工作能力,常常讓在北京奧運會無緣結識的“奧友”在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遼寧全運會或APEC會議等大型活動的工作中“相見恨晚”。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國際社會看到了北京的巨大變化。”曾在北京奧組委體育部工作,現任北京市競賽管理中心主任的海振文,用一組數據證明了萬千“奧友”付出的價值,“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北京基本上沒什麼國際賽事,2009年~2014年間,北京舉辦的國際賽事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2008年間舉辦的賽事總和還要多。”甚至有不少國際賽事都主動找北京,也是在北京奧運會之後,沸雪單板世界滑雪賽就是一個例子,“2009年,國際奧委會市場開發部主席海伯格找到北京市政府,希望北京市能承辦這項比賽。當時海伯格表示,北京要是能辦好這項比賽,就肯定能舉辦冬奧會。”
5年後,比賽的門票收入翻了近10倍,北京也再次向奧運夢穩步邁進,負責北京市競賽管理工作和政府賽事籌辦舉辦工作的海振文透露,“冬季項目會成為北京市今後每年規劃比賽的重點。”這不僅喚醒了不少“奧友”久違的激情,或許能讓更多人患上“奧林匹克綜合征”,如任煒在為志願者培訓時,常用以結尾的話:“人的一生能有幾次機會代表你的國家?奧運會,就是這樣的機會。”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