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十年前首鋼的搬遷是北京在看齊“奧運標準”,十年後首鋼園區的改造則是北京在樹立“奧運標準”。
從2014年底全票通過《奧林匹克2020議程》,到平昌冬奧會開幕之際頒布“新規範”,國際奧委會一直主動求變,努力對未來辦奧模式進行根本性重塑。作為首屆從申辦開始就受益於此項改革的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也被寄希望樹立辦奧模式的新標杆。
“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續”是國際奧委會辦奧新模式的目標,這與中國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
而三年前在吉隆坡最終打動國際奧委會委員們,讓他們為北京投出一票的,也正是北京申冬奧代表團提出的“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三大理念。
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部長常宇說,三年來的籌備過程一直貫徹著這些理念。他舉例說,北京冬奧會將大量使用北京奧運會時的體育場館,進行適合冬季運動的改造,鳥巢、水立方、國家體育館、五棵鬆體育館等場館都將再度亮相奧運會。“可以說,北京的這些做法,真正把北京既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即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特點,從可持續的角度做了很好的闡釋和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