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級型 保命是個技術活
相比于奪冠,每年的保級大戰可能更為慘烈。一方面,冠軍之爭持續到最後一輪的不多,而在積分榜尾,經常是最後時刻才能見分曉;另一方面,保級隊伍往往也比較龐大,形勢更為複雜。從需求的角度來說,保級球隊也是假球市場上最大的買家。
實例:當年的渝沈之戰,就是一場典型因保級而產生的假球。金德向周偉新行賄,青島中能通過足協向黃俊杰施壓,尋求照顧,這雖然都沒有牽扯到對方俱樂部,但也都是為保級涉假。其中,金德的工作做到了前面,2004年他們對陣國安時,聯賽下半程還未過半。圈內人士介紹說,保級大戰中買球賣球現象曾非常普遍,不少俱樂部都有專人在做這項工作。
達標型 無利不起早
上不能奪冠,下不用保級,這樣的俱樂部也需要買球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他們也需要達到預期的成績指標。有的時候,成績指標是必須完成的硬性任務,也有的時候,成績指標乾脆就直接與經濟效益畫等號。
實例:圈內人士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賽季之前,某地政府就為球隊確定好了成績指標,同時提出,如果完成任務,可以為他們聯繫到一筆價值數千萬的贊助款。否則,分文沒有。該俱樂部在聯賽中屬于中游水平,保級不難,想要達標,卻也不那麼容易。聯賽末期,為了能夠完成任務,拿到這筆巨額贊助款,他們想盡了辦法,多次找對方俱樂部買球。類似的情况還有不少,不同的俱樂部有不同的定位,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不擇手段,也就不難理解假球為什麼會一度泛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