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人士介紹,上賽季八一隊的贊助商在聯賽結束後宣布停止贊助,就是因為林丹在八一隊即將沖冠時宣布避賽,這讓贊助商大為不滿。
讓人奇怪的是,為什麼國內大牌運動員在羽超聯賽上的畏難情緒如此之高?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運動員的國家隊任務重于聯賽任務,在競爭相對更加激烈的羽超男子比賽上,像林丹、鮑春來、陳金這樣的國家隊主力隊員的首要任務是保存實力,遇到強手,彼此要拼個你死我活,萬一受了傷或因輸球造成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必將會對“國手”完成國家隊賽事任務造成影響。因此,避開與強手的比賽也就成了國家隊主力隊員的共同選擇。另一反面,和中國乒超聯賽的創辦動機十分相似的是,中國羽超聯賽的存在價值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給中國羽毛球運動員增加收入來源,運動員在聯賽上掙錢的前提是參賽,但對對手的級別並沒有明確的要求。
因為完成國家隊的任務是第一位的,林丹也曾在聯賽期間表示,自己的大賽任務太多太重,已經很難再以較高的競技狀態投入到羽超聯賽中,時常在聯賽中缺席和退賽也就成了迫不得已的選擇。
不過,大牌選手在羽超聯賽的收入卻沒有因為選擇性參賽而减少。據業內人士透露,像李宗偉、陶菲克這樣的羽壇一線選手,單場比賽的出場費都在10萬元左右,國家隊主力隊員的聯賽收入與此相當,林丹的收入還要高一些。由於羽超聯賽的賽程只有3個月左右,對於國內外大牌選手來說,參加3個月聯賽就能賺到五六十萬元,無疑也是一個比較輕鬆的“淘金之旅”,尤其是在中國大牌選手紛紛避賽的情况下,大牌外援在中國羽超的參賽經歷就遠非想像的那樣艱辛。陳文宏、古健杰在4月2日輕取青島隊選手後就表示,這樣輕鬆贏得比賽,都有些不好意思收出場費了。
無論怎樣,大牌選手之間故意避賽都是極不正常的現象。楊乘風不無憂慮地表示,激烈的對抗和難以預料的結果是體育比賽的魅力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所在。今年羽超聯賽上頻頻出現的避賽現象,讓羽超聯賽失去了懸念和亮點,這樣的比賽,遲早會失去觀眾和贊助商,最終走上絕路。但這個問題並非不能解决,只要在聯賽規則和制度上進行設計和防範,就可以避免故意避賽,而這顯然需要中國羽毛球協會真正重視起來。(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