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2011年9月7日,安曼國際體育場,巴西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20強賽,國足客場敗於約旦。圖為卡馬喬場邊指揮。 |
中評社北京9月10日電/首戰新加坡,當人們都以為國足要輸,他們完成了逆轉;次戰約旦,連劉健宏都以為國足(微博)要贏之時,他們卻頃刻間短路,讓對手連進兩球,早早奠定勝局。如此場景並不陌生,我們只能感慨,在一個多變的時代,國足如岩石一般堅定,常年呈獻同樣的章節。
至此,巴西世界杯亞洲區二十強賽第一章節暫時告一段落,中國隊前兩戰一勝一負,結果無喜無憂,過程乏善可陳。“世界名帥”卡馬喬取得了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開局。所謂中國特色,可以理解為即使將卡馬喬換回高洪波,甚至換成一位業餘教練,大概也能取得如此戰績。如此評點,或許略顯刻薄,但這就是中國足球的真實的無奈,即在無實力支撐的前提之下,無論是全球海選名帥,或是足協開出重獎豪賭,烏鴉亦不能頃刻間化身為鳳凰。
同樣的比賽,不同的立場便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說從國足對約旦的比賽中看到了希望。對此,我實在不敢苟同。如果一定說有希望,那我想這希望就像首戰新加坡時裁判判罰的第二個點球,你可以短暫滿足,並沾沾自喜,但不能期待那成為人生的常態。
在與約旦隊比賽的上半場,國足的確以相對流暢的進攻,以及積極的搶斷收獲了部分球迷的心,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所謂對比賽的控制,是建立在約旦人因太過患得患失而導致緊張失態的前提之上的。足球本是相生相克的遊戲,對手的壓制不夠,我們的進攻自然行雲流水,但等到中場休息過後,阿德南在更衣室里喚醒了約旦隊員,中國隊便立刻被打回原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