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市場還是“通貨膨脹”?
350萬美元引進穆裡奇,320萬歐元簽下克萊奧,1000萬美元奪得孔卡,恒大引援的規格越來越高。水漲船高,其他一些俱樂部其實在夏季引援時就已經出現了一些“恒大後遺症”:處在保級圈的河南建業以400萬美元簽下澳超最佳球員弗洛雷斯和贊比亞國家隊隊長卡通戈,美洲杯上表現出色的玻利維亞國腳坎波斯加盟了南昌衡源,大連實德更是斥資800萬美元簽下了孔卡的前隊友阿德里亞諾。
從產出上來說,恒大打了11個主場,就吸引來了超過50萬球迷觀戰,球票銷售和場內廣告收入可謂賺了個盆滿鉢滿。而2011年前八個月,恒大地產的銷售面積更是躍居全國第一;銷售金額位居全國第二,都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也許我們無法明白足球和地產銷售的確切關係,但恒大如果不搞足球,達到目前曝光率絕不是幾個億就能搞定的。
從這種意義上來講,客觀上中超聯賽因為恒大的介入的確增值了不少。廣州市體育局局長劉江南就曾經表示,“恒大即使搞幾年就不搞了都沒關係,最重要的是這個球隊絕對是增值了,廣州隊這塊牌子增值了。”
而目前困擾職業聯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投入不夠,即使各個俱樂部跟點兒風,多幾把大手筆投入,對職業聯賽還是利大於弊。只要把握住引援投入和青訓投入的分寸,只要不瘋狂到被認為是“此地人傻錢多”,中國足球離“通貨膨脹”還遠得很。
走上正路還是繼續折騰?
如果說恒大奪冠標誌著中國足球拐點的來臨,恐怕大半的人都要跳出來反對。畢竟,在眾多人的心目中,中國足球的第一標誌仍然是國家隊和國奧隊的戰績,國奧早已折戟沉沙,國足也命懸一線,中國足球的拐點似乎依然遙遠。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廣州恒大的奪冠確實讓人看到了中國足球生態的積極變化。廣州恒大一方面高價引援,另一方抓好青訓,尊重了足球的最基本規律。而恒大在球隊管理上也是耐人尋味,恒大對外稱俱樂部在建設現代的管理制度,但其“513”的獎金方案,“五必須,五不准,五開除”的懲罰制度,都顯得粗獷而豪野,中國味十足。其實恒大主席許家印對此毫不諱言,“我們恒大搞體育的方法,不過是我們恒大地產這麼多年在市場中打拼,由小變大,由弱變強,這個過程中積累的一些成功經驗而已。”
雖然一個企業在房地產的成功不可能照搬移植到足球上,但有一條鮮明的邏輯將這兩者連在一起:做地產,恒大想探索一條有中國特色符合房地產規律的道路,搞足球,恒大也想找到一條有中國特色又符合足球規律的發展道路,而這卻恰恰是整個中國足球界都需要努力去尋找的。
近來,一些中國足球界人士甚至足協高層官員言必稱“西班牙”和“巴薩”,甚至高薪請來卡馬喬執掌國家隊教鞭。的確,在西班牙奪得世界杯冠軍後,在巴薩三年兩奪歐冠後,他們的人氣爆棚實屬正常。然而作為中國足球的決策者們,對此理應有自己的思考,西班牙、巴薩雖猛,照搬到了中國真的好用嗎?
在這一點上,恒大其實已經給中國足球指了路——不久前,恒大派出隊伍對全世界包括國內青訓體系的仔細考察、研究和吸收,而從恒大最終的足球學校的規劃中,也可以看出他們著實在“土洋結合”上下了功夫。
由此看來,恒大奪冠不是中國足球的拐點,但恒大的一些做法應該能讓中國足球在走向正道避免繼續折騰的路途上得到一些不可忽視的啟示。(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