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義現在帶著的30多個孩子,基本上不是“小胖墩兒”就是“小豆芽”,過去少年宮的少兒足球培訓還承擔著發現足球苗子的任務,現在看來,這個任務很難完成。
中國足球大環境的惡化,也對少兒足球活動的開展帶來了負面影響。這幾年,尹志義在北京多所中小學校擔任過足球教練,他發現,“城市家庭的孩子即使對足球有濃厚的興趣,也極少往職業足球方向發展。而那些最終願意走職業足球道路的孩子,通常都來自農村或是打工子弟。他們的家庭從一開始就把踢足球當成孩子日後改變命運的一條路,踢球的功利色彩很濃,這使得孩子在參與足球活動時背著很重的思想負擔。”
而很多正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學校,其功利性也很強。
張穎的兒子今年9月上了小學,學校裡有足球活動場地,還有一支足球隊,這支足球隊是全校足球運動的標誌。“學校從近千名學生裡選出十幾個孩子,對這些孩子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普通的孩子肯定是沾不上邊的。學校裡踢球的也就這十幾個孩子,學校足球隊的存在主要是為了代表學校外出參賽,這讓我很難理解。”張穎說,“學校為什麼不能讓大多數孩子都有機會參與足球運動呢?校隊隊員不應該從喜歡踢球的孩子裡選拔嗎?為什麼要先看孩子的身體條件,再決定教不教孩子踢球呢?”
北京市區不少場地條件好的學校,完全可以開展足球活動,但校方卻不作為。尹志義就遇到過這樣一所中學,有足夠大的場地,還有一名足球專業出身的體育老師。但出於校園安全的考慮,校長就是不願意開展足球活動。“現在校園安全很受關注,孩子萬一在學校裡出了事,校方往往是‘吃不了兜著走’。孩子踢球又難免磕了碰了,那學校更不願意去冒這個風險了。而且,現在一所學校的口碑好不好,是以學生的考分和升學率為標準,學校當然要把抓學習成績擺在首位。”尹志義表示。
據全國校園足球辦公室負責人陸煜介紹,全國具備標準足球場地的中小學校非常稀少,但校園足球的開展對學校場地條件的要求並沒有這麼高,適合小學生開展的5人制足球只需要一片20米×40米的場地,僅與籃球場大小相當,這樣的場地條件即使是位於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市中心的學校也基本上能夠具備。現在,場地問題絕不是導致校園足球受限的最主要問題,很多三四十歲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記憶:在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隨便一片土地、一塊草坪都能成為自己踢球的樂土。這不就很能說明問題嗎?(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