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CBA的裁判人情味更濃一些,為什麼CBA主客場哨差別大。在NBA,如果裁判員的工作有一點不符合NBA的要求,就會面臨失業的危險。但在CBA,只要你不是純粹的水平不行,也沒有觸犯法律,就沒有什麼理由取消你的裁判資格。造成這種狀況也不全是裁判的錯,現行體制和CBA目前的發展水平還不具備設立職業裁判的條件。新的措施可能會淨化一部分比賽的判罰,但想從根本上解決裁判問題,還需要聯賽加快職業化進程。
課題二:賽場秩序管理是難中之難
新賽季籃管中心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上的修改,從競賽管理辦法到處罰條例,希望能抑制從去年中巴打架事件以來連續不斷發生的賽場暴力事件。然而,這些措施就是治理賽風賽紀的最有效的辦法嗎?越來越多的例子說明,賽風賽紀已經不是簡單的球場上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的反映。
國際籃壇也有很多打架事件,不過大多數確實是因為動作粗野或者口角升級導致的。而過去一年裡在中國籃壇發生的打架事件,有多少起因真的是來自賽場內部?教練追打裁判,是因為輸了球他就不能升職加薪;青年聯賽打群架,是因為輸了球就沒有獎金;國家隊球員熱身賽打架,是因為輸了球可能就會影響他下一個工資合同或者贊助合同的金額。太多的功利之心參雜在球場暴力事件裡,球打到現在,已經基本上脫離了其原有的競技和娛樂的功能,更像是赤裸裸的金錢交易。
球員的競技水平在提高,工資在上漲,但其籃球底蘊卻越來越匱乏。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過於忽略精神層面的培養。從2005年開始CBA就提出要打造籃球文化,6年過去了,我們的籃球文化仍停留在一些慈善捐助和社區走訪上。NBA營造的美國籃球文化可以在全世界流行,而CBA的籃球文化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球迷的追捧。健康、和諧、向上的籃球文化一直沒有在中國球迷中產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標榜、比富、霸道的街頭籃球文化。正是這種畸形的籃球文化,導致一場中學生街頭籃球可以演變成殺人案件,也使得各級籃球聯賽更像是追名逐利的工具,從而喪失了其純真的本性。
以往的觀點認為文化建設不著急,等聯賽做大做強之後可以慢慢搞。但黨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上已經將“文化興國”定為國家戰略,說明文化也是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推動力,也是生產力。精神領域建設的缺失,已經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發展,等經濟發展起來了再搞文化建設的思想已經過時了。因此在CBA聯賽發展的同時,必須加強文化領域的建設。讓球員和教練意識到,打好球先要做好人、金錢不是萬能的這些最基本的道理,才能真正杜絕球場暴力。
課題三:聯賽定位任重道遠
CBA聯賽即將進入第16個年頭,再次遭遇短賽季。提前21天開賽,提前一個月結束,原因就是為了倫敦奧運會備戰。一個天天被職業化標準比來比去的聯賽,還要按照奧運戰略指揮棒把賽程改來改去,這個聯賽到底何去何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