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花小錢辦大事,這樣的想法在體壇如今的大背景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相信上海的兩家俱樂部――姚老板的上海男籃和朱老板的申花對此肯定深有體會。
2009年,姚老板接手上海男籃的那個年代,用盧卡斯、塞勒和阿巴斯這樣的“高性價比”外援組合還能夠混個不錯的名次。但現在就算還可以擁有這樣一個陣容,但在如今NBA球星扎堆的大場面下估計也很難取得什麼好成績。
只能在火箭當臨時工的哈里斯和連NBA都沒體驗過的凱利在布魯克斯、JR史密斯、錢德勒……這些一個個NBA裡都響當當的名字面前實在沒得比。光看第一輪比賽中外援的表現,相信誰都能夠體會到上海男籃“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是多麼蒼白無力和表情尷尬。
當然,這絕不能怪姚明這個CBA最窮的老板。比起那些動不動身價幾十億,甚至像新疆廣匯那樣身價超過百億的大老板們,用自己在NBA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倒貼上海男籃的姚老板已經是實屬不易。更何況,姚老板早就退役真正當上了老板,這對他個人的收入影響巨大。如此精打細算,小本經營無可厚非。而且上海男籃也在有限的資金下積極運作:像重點培養張兆旭這樣有潛力的新人,引入不算外援的曾文鼎,找來和新主帥搭檔過的凱利。
和姚老板一樣的還有大洋彼岸的“喬老板”。花了幾乎自己全部身家2億多美元買下山貓隊的NBA天皇巨星喬丹如今也是舉步維艱,而NBA的停擺更是讓這位NBA最窮的老板在經濟上捉襟見肘,為此山貓也成為了勞資談判僵局中第一個裁員的俱樂部。
說到姚老板,人們自然會聯想到同在上海灘的朱老板。分享過互聯網時代大蛋糕的朱駿肯定比姚明有錢得多,愛踢球的他也的確有過大手筆的時候。只是在主業今不如昔的時候,申花只能過起了“節衣縮食”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