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中國聯賽球隊搬遷的歷程,大多遵循這樣的路徑:俱樂部老板出於拓展業務的生意需要“攻城略地”,球隊便跟隨老板“四海為家”,此後,或因球隊在當地得不到有效支持,而又有外地企業或政府有意聯姻,便“遠嫁”他鄉。
與此同時,由於贊助商的頻繁更換,球隊的隊名更是變得如“走馬燈”一般。職業聯賽開展18年,僅有“國安”和“申花”兩支球隊未曾更名,已成品牌。而其他球隊隊名的頻繁更換甚至讓媒體也無所適從,紛紛以地名簡單代之。
國足不久前在2014年世界杯預選賽二十強賽上“折戟沉沙”,讓中國足球又進入了漫長的黑暗期。不再急功近利、從娃娃抓起、打好聯賽基礎、重視梯隊建設,成為重振中國足球的共識。然而在事實上,很多球隊卻一再搬遷、更名,往往都是一個城市的球市、球迷群體、足球氛圍剛剛培育起來,球隊便要“拍屁股走人”,長此以往,必將對中國足球的崛起產生不利影響。
縱觀國際足壇,百年老店並不鮮見,許多球隊扎根一座城市甚至一座球場近百年,成為當地的文化旗幟和城市名片,以及球迷的情感依托。儘管與歐洲五大聯賽等發達國家足壇相比,中國足球各方面仍相距甚遠,但各方一起努力,真正培育出聯賽中的“百年老店”,才會對中國足球有巨大幫助。(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