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楊新利介紹,中國足球裁判原先的筆試內容為傳統答卷,“專家組出題,一張卷子有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論述題等幾種題型,考試時發給裁判,兩個小時交卷”,但最近兩年,傳統的考試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足球的發展需要,“傳統考試的效果不理想,而且不科學。比如有些裁判會在一道題上花很長時間思考,這肯定不行,實際上臨場需要很短時間就要作出判斷,所以,我們現在決定用國際足聯的題庫採用電腦答題這種方式對裁判進行考核。”
從題庫中隨機抽取24道題,要求裁判在15分鐘內完成操作。“都是判斷題和選擇題,就考裁判對規則的理解和掌握。”楊新利說,“如果這種考試方法更成熟一些的話,我們會把題庫放在網上供注册會員自行測試,當然題庫會和國際足聯同步更新。”
技術部工作人員對這種幾乎是“顛覆性”的裁判上崗考核方法寄予厚望,“與球員轉會、俱樂部引援相比,裁判培訓幾乎沒有關注度。但如果沒有合格的裁判,中國足球同樣沒法提高。上個賽季幾場關鍵比賽我們用了外籍裁判,整體效果確實比本國裁判執法要好一些。”
中國足球裁判也沒有理由不珍惜自己手中的哨子——上賽季中途,萬達集團以3年5億元贊助費用高調介入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裁判收入得以大幅度提高。此前執法一場中超比賽,主裁判只能拿到足協發的2000元補助。如今,執法一場中超聯賽的補助費達到1萬元,助理裁判和第四官員也有5000元的酬勞。足協在去年年底的聯賽工作總結會上正式宣布,上賽季考評第一名的裁判獲得巨額賽季獎金20萬元,助理裁判考評第一名的獎金也高達16萬元,就連10名優秀裁判每人也得到5萬元的獎金。裁判待遇上漲無可厚非,但與薪酬上漲程度相比,裁判員的判罰準確率與國際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其實,很多不準確的判罰都因為裁判沒有出現在合理區域內。下賽季我們肯定要提高裁判的體能測驗標準——以前我們裁判員體測6×40米折返跑的標準就比國際標準低。另外,從上賽季最後9輪裁判的各項數據分析來看,馬寧(江蘇裁判)平均每場跑動1.06萬米,是中超最多的。根據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歐洲裁判每場平均跑動距離都在1.2萬米以上。”楊新利說,“從新賽季開始,我們要和國際裁判考核標準全面接軌,特別是要求裁判提高比賽有效時間。去年最後3輪中超平均每場有效時間才49分鐘,比日本J聯賽少8分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家隊打比賽最後幾分鐘通常被動的主要原因,所以,新賽季一旦有球員詐傷,我們鼓勵裁判出牌警告。”(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