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本次法國大選中,外國議題的熱度,德國問題自然排第一位,其次就是中國。法國有媒體用“世界的新主人”來形容中國。因此,當候選人談到經濟和全球化問題時,必然提及中國,觀點也各不相同。據齊魯晚報報道,大體上,中法關係的三大敏感議題是:法中貿易、人民幣匯率、人權。
奧朗德的“懼華”心態
社會黨主席奧朗德是本次大選中最大的熱門(北京時間5月7日,奧朗德擊敗薩科齊,當選法國新一屆總統)。儘管他本人無論公開還是私下場合都屢次宣稱法國需要良好的中法關係,但他在三大議題上持有強硬立場——這不僅因為出於選舉考慮,他必然與薩科齊“和華”策略唱反調,也是延續法國左派以價值觀而不是實際利益為主的傳統,畢竟,他當選要依靠左派選民支持。
首先,奧朗德反對中國經援歐洲,他認為這會影響法國的主權;其次,他把中國當作法國貿易逆差的禍根,聲稱不接受不可兌換的人民幣,這已成為他總結法國經濟問題的一個重點論調。
此外他也考慮到法國影響力有限,把解決中法經濟上的分歧提升到歐洲層面,提議歐洲應對不遵守社保原則和環境保護的產品征額外稅,這一建議如果落實,受影響最大的自然是中國產品。
不過,奧朗德也給自己的主張留了餘地。他聲稱自己不拒絕中國產品,而是希望雙方貿易平衡。
人權問題是法國左派的價值觀底線,在這個問題上,社會黨的立場將始終如一:既不回避,也不根據形勢來調整立場。奧朗德要建立與薩科齊現行外交政策完全切割的法國國際關係準則,這一立場不是針對中國,而是面向所有相關國家,但如果奧朗德當選,中法關係短期內肯定有磨合期,尤其是在資本市場可能給奧朗德“投反對票”的情況下。
當然,奧本人不是頑固左派,而是改良主義者,一旦當選,作為總統擁有外交專屬權後,他可能會更柔性地處理中法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