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新華日報報道,上周末,中國女子羽毛球隊和男子羽毛球隊相繼捧起湯姆斯杯和尤伯杯。作為中國體壇的“夢之隊”,中國羽毛球捧杯奪冠已不是什麼新聞,可以預期,兩個月後的倫敦奧運會上,中國羽毛球隊仍會有出色的表現。
儘管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一再否認中國羽毛球隊“一家獨大”的說法,並且謙虛地說羽毛球隊還遠遠不如中國乒乓球隊,但從競技體育的角度來看,中國羽毛球隊已經幾乎做到極致,在每一個單項上,中國隊都會有幾位或幾對選手占據世界前列的位置,近年幾乎所有世界大賽的團體冠軍都被中國隊收入囊中,單項賽事金牌也很少旁落。
同樣,中國承辦羽毛球國際賽事的級別越來越高,數量也越來越多。蘇迪曼杯2009年在廣州舉辦,緊接著2011年又在青島舉行;湯尤杯今年剛在武漢落幕,明年羽毛球世錦賽又落戶廣州。世界羽聯一共只有世錦賽、湯尤杯和蘇迪曼杯三項頂級賽事,基本上年年都有一項頂級賽事在中國舉辦。
與中國熱衷承辦羽毛球國際賽事形成對比的是,近幾年,國外對羽毛球賽越來越不感冒。蘇迪曼杯2009年和2011年接連在中國舉辦之後,甚至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主任劉鳳岩也坦言,像美洲、澳洲、非洲這些地方對羽毛球賽都沒有積極性,歐洲一些國家對羽毛球賽事的積極性也在下降。除了中國優勢越來越大、冠軍懸念越來越小之外,恐怕還有其它原因。
在歐美發達國家,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的發展都與體育產業密切相關,羽毛球相對狹小的產業空間,很難與足球、籃球一樣成為公眾普遍關注的焦點,也不可能像足籃球一樣成為吸金項目。相比較而言,儘管羽毛球運動在我國民間普及很廣,競技羽毛球和羽毛球賽事都由政府主導,往往只管投入、不管產出,並沒有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環。因而,在中國羽毛球隊不斷創造歷史紀錄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加速賽事產業化的步伐,讓像羽毛球這樣的優勢項目在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上也起到引領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