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易劍東形容中國足協是“自己搞不好,也不讓別人搞”。
曾參與制定CBA“北極星”計劃的鮑明曉指出,“贊助商的利益永遠要放在第一位,但我們對贊助商和球迷沒有基本的尊重。”
聯賽成為足協的“提款機”和“征兵站”。與此同時,作為聯賽主體的球員、球隊和裁判,不職業和毀牌行為也越來越多。
在世紀之交的中國足壇,球員酗酒、泡妞、打架等已經算不上刺激,而隨著隋波事件、渝沈疑案、甲B五鼠等一系列醜聞出爐,聯賽曾經的金字招牌毀得差不多了。這其中有主管部門監管不力、不作為甚至沆瀣一氣的主要責任,也有球員自身素質不高的問題。
職業化讓中國球員們一夜暴富,但還不懂什麼是職業化的他們,無論是心理和素質,都沒有達到職業球員的要求。一項統計表明,本世紀初中國男子職業球員的收入比國民平均收入高出130倍,高居世界各國家和地區同類比較之首。名利來得如此輕易,許多球員的迷失也就不難理解。
還需要指出,甲A的一朝繁榮有很大泡沫的成分,而一夕凋敝也存在缺乏有效營利手段的問題。
2003年,IMG中國區總裁王應權等高層辭職,隨後IMG放棄中國足球。內部人士透露,一個原因是“中國體育市場並非這些中心和協會吹噓的這麼光明,很大部分是泡沫。實際上,在經營過程中困難很大。”
一方面是經營成本已經被抬得過高,另一方面是聯賽始終沒有形成良好的運營機制和創收渠道。中國足球一直沒有被做成一個好生意。
易劍東說:“國外足球俱樂部也有不少虧錢的,但中國是誰都不賺錢,這就不正常。”
俱樂部和投資人如何盈利,是中國職業足球必須解決的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反思之四:“黑哨案”叫停成反面教材--綏靖政策只能帶來更大的災難,足球打假要真打、狠打、長打
比起2001年底爆發的“黑哨案”最終只有一個裁判龔建平伏法,這次的足球腐敗案審理一查到底,大快人心。
然而,此次落網的陸俊、周偉新和黃俊傑等人,“黑哨案”時就已在傳說中的裁判“黑名單”上,只是當年均得以安然脫身。
2001年12月14日,綠城和廣州吉利俱樂部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自曝污點並揭黑,由此揭開了轟轟烈烈的反黑序幕。最終,只有龔建平這個寫了“懺悔書”主動交待問題的裁判受到牢獄之災,反黑風暴草草收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