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田徑等諸多項目上,國際體壇上亦不乏“歸化”運動員。
事實上,中國隊對“歸化”並不陌生,只不過基本上都是被歸化——比如在羽毛球、乒乓球這些優勢項目上曾引發爭議的“海外兵團”。
中國現行的國籍制度,使得“歸化”的難度不小。同時,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這意味著這些球員無法保留原來的國籍,這也讓中國引入“歸化”運動員難以像歐洲某些國家那麼容易。
即便如此,依然有相當一部分球迷支持“歸化”。足球迷張恒認為,由於中國本土球員技戰術水平短時間內難以提高,引進幾個高質量的國際球員充實力量不失為一種“救急”手段,“至少能先讓球迷樂呵樂呵”。
球迷董偉晨告訴記者:“足球腐敗案的審判讓球迷看到了希望,但是國足一時半會兒還打不起精神來。既然解決問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那不妨先可以嘗試歸化的做法,別過度就成,畢竟有助於提高成績。而球迷罵國足其實都是恨鐵不成鋼,心裡還是希望國足能有好成績。”
持反對意見的球迷也不在少數。一些人指出,13億多人口的國家選不出11個球員來踢好足球,其根本問題在於功利主義、“出線足球”的危害,而歸化同樣是一種功利做法,治標不治本。
國足該不該“歸化”?怎麼“歸化”?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董事長劉玉明認為,沒有必要通過“歸化”來解決問題。他說:“談論‘歸化’只是在表象上做文章,對於中國足球的長遠發展起不了太大作用;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一些能夠助推發展的問題,即使國家隊通過‘歸化’的手段把成績搞上去了,球迷也只是一時的高興。”
“從文化的角度,有著56個民族、具有很強包容性的中國是可以接受‘歸化’球員的,但我覺得中國足球目前的症結不在這裡,”吉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馬大勇說。
他指出,隨著“歸化”現象在國際體壇日益普遍,中國足球與“海外兵團”的距離也會隨著社會輿論不斷拉近;但畢竟中國與日本不同,解決足球長遠發展的問題還應從制度、管理、評價體系等多個領域做文章,“歸化”終究只是一貼短期內帶有輔助性質的“藥方”,而且還得酌情酌量“服用”。(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