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英國人是全歐洲最能喝的。曾經有家歐洲調查機構的一項調查表明,英國人單次飲酒量高居歐洲各國之首。約有12%的英國人承認自己一次能喝7杯以上的啤酒、葡萄酒或者烈酒。僅有20%的英國人表示自己在一年內滴酒未沾。
另外,英國反酗酒組織也曾公布過一組數字,40%的英國人每周至少有一次喝得爛醉如泥,在18到29歲的年輕人中這一數字更是超過了50%;英國每年有超過2.2萬人死於酗酒;每年因為酗酒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至少花費掉政府150億英鎊。
英國18世紀著名文人塞繆爾•約翰遜有這樣一句名句:“世間人類所創造的萬物,哪一項比得上酒館能給人帶來的無限幸福? ”
在這樣一個無酒不歡的國度,足球自然也浸淫在這樣的酒文化氛圍之中,甚至變成了一種傳統。所以像加斯科因這樣從球星變成“酒鬼”的故事在英國足壇總來就不缺。只是加扎,還有喬治•貝斯特等球星的名氣放在那裡,所以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其實,比起當年,如今“酒精”在英國足球中所占的比重已經大大降低。上世紀的時候,英格蘭的職業俱樂部裡酒文化幾乎無所不在。讓體魄瘦弱的球員適應激烈對抗的手段之一,便是給那些剛剛進隊的小球員灌下大瓶大瓶的黑啤酒。故事最悲慘的貝斯特就是這樣從一位一杯就倒的青澀少年,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酒鬼”。
酒吧更是球員們之間社交的重要場所。在酗酒的問題上,往往都是小隊員跟著老隊員,老隊員帶壞小隊友。相信很多人還都記得2000年,鮑耶和伍德蓋特這對利茲聯隊 “惡少”酒吧狂飲後在街頭將一名亞裔學生打成重傷的新聞。毫不誇張地說,在英國足壇還真找不出幾個沒有因為酒後鬧事上過新聞的本土球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