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麥蒂在歸國前接受采訪。 |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若能夠,只把CBA當作CBA,這個賽季至少到常規賽告一段落時,是可以宣布大獲成功的。
其實就是,單純以一項職業聯賽、或者半職業聯賽的標準去審視,過去這略顯短暫的幾個月時間裡,CBA極力推崇的“大餐”幾乎做到了色香味俱全———
你想看懸念?常規賽前三名球隊儼然構成一個相生相克的小循環,懸念有了。你想看大腕?麥迪、阿裡納斯還有馬布裡們,直接把中國的舞台墊高到了美國級別,範兒肯定有了。你想看新人?王哲林就快要成為一種現象了,丁彥雨航、睢冉們還能用更低調的方式贏取更多成就感,新鮮自然也有了。
缺點兒什麼?肯定會缺點兒什麼,大家卻不約而同地避談缺點兒什麼。也許是季後賽尚有重任、顧不得談論缺點兒什麼,也許是各懷心事想不到那麼多、大家普遍都缺點兒什麼。必須捅破的話,某一點無疑是有目共睹的:一切的熱鬧、激烈、希望之間,我們最盼望看到的國內球員中流砥柱,繼續似稀世珍寶般難得一見。
遊戲的規則,並不禁止外援們搶盡風頭,所以得分榜前20位只有易建聯一名國內球員,盡可以稱為物競天擇。遊戲的目的,根本上卻是要推進本土力量層出不窮的,可惜本賽季的常規賽有易建聯的一枝獨秀,有新人的初嶄頭角,亮度之外終究還是欠缺些厚度,那恰恰是倫敦奧運蒙羞而歸後、人們對中國籃球最恨鐵不成鋼的地方。
國手依然在那裡,留給我們的更多卻是唏噓。還是拿最具表象性的場均得分做參照,排第15位的易建聯身後,國內球員還有排第23位的劉煒、第26位的王治郅和第29位的張楠,第30位則是新秀王哲林。太單調,不妨再看看籃板榜,李曉旭、王哲林分列五、六位真是好消息,但再往後打量,前20位也就再多一個易建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