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春介紹說,臨潁這樣一個普通的農業縣,之所以要“舉縣”發展校園足球,是因為受條件所限,農村中小學開展體育活動的選擇相對簡單,發展足球只是為了給廣大學生多創造一個參加體育運動的條件。
“最初有足球和乒乓球兩個選擇,最後選擇了足球。”黃耀春說,“一方面因為這項運動廣受歡迎,另一方面,我們認為,農村人口基數大,農村孩子吃苦耐勞,從校園入手、從娃娃抓起,在農村普及足球運動是完全有可能的。”
2010年,黃耀春受邀在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發言,介紹臨潁開展校園足球的情況。媒體對臨潁的看法不一,既有稱讚,也有質疑。
有人認為這種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廣校園足球,太“專政”了。黃耀春的回應是:“要想有重點地發展某一項體育運動,前期用一些行政命令的方式是必要的。《通知》主要是針對學校提出要求,對學生並沒有強迫,都是自願報名,學生們喜歡的籃球,也有很多人打。”
中國的學生壓力重,在中小學推廣足球會不會有難度?中國足球大環境這麼差,學生家長會不會反感?這是許多人同樣關心的問題。
“家長們都很開明,他們也都知道踢足球能鍛煉身體,踢得好了還能掙大錢,都沒啥意見。”黃耀春說,“各個學校組織足球訓練,也都是在下午放學之後,不影響學習。而且,進入校足球隊有個原則,學習差的不行,最起碼作業要做完,考試差不多,如果學習受到影響,必須退出。”
校長親自開拖拉機犁地讓孩子踢球
外界的質疑姑且不論,臨潁縣面臨著更為嚴重的現實困難。
臨潁縣教體局副局長賈富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踢球最先要有場地。”臨潁縣在2008年下發的《通知》中,要求縣直屬所有學校必須利用現有的操場、田徑場等場地,增建或改建足球場地。對於鄉鎮的農村學校,每個鄉鎮至少要在一所初中、兩到三所小學建立足球訓練基地。
“一旦建立基地,縣財政將給予中學每年1萬元,小學每年6000元的補貼。這就需要每年投入100萬元。”賈富威說,“而這已經是臨潁縣所能承受的極限。”
即使這樣,經費不足的難題始終困擾著臨潁的校園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