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職業足球乃至職業體育的核心。職業足球發達的先決條件必然是經濟發達。毫無疑問,以拜仁慕尼克為首的德國職業足球的強盛,得益於德國工業經濟的強大。
那麼,中國現在已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但所謂的職業足球為什麼還處於“石器時代”?
態度決定成敗
足球並非披上個“職業”的馬甲就能變身職業足球。職業足球只有將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誠實可信,才能吸引商業資金。這需要實事求是的態度。例如德國足球反賭掃黑,他們不是揚湯止沸一般簡單地將幾名害群之馬繩之以法,而是改革體制和機制,不僅斬草,更要除根。這種負責的態度製造社會信譽,贏得贊助商、媒體和最重要的人群——球迷的信任。有了他們的信任,職業足球就能立於不敗之地。此為關鍵。
德國人實事求是的態度保證了德國足球能穩定向前發展,有時也會走彎路,但能迅速糾正重回正途。尼日利亞國腳奧利塞赫曾德甲踢球多年,他有段對於德國民族個性與其足球特點關係的論述可謂精確深刻,不妨引述幾句。他說:“一般而論,這個國家有種與他們人群心理相符的遊戲文化和足球哲學——努力,努力,一直努力,直到成功為止。他們的信念是:即使你天賦不如對手,但你可以耗倒他們,取得勝利,從而成為最佳。即使在他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看到這種處世哲學。他們如此善於革新,又那麼踏實能幹,因此他們是歐洲甚至世界最穩定的經濟體。”“我感覺,德國人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們永遠想去實驗、改善和提高的願望。他們遵守秩序,紀律嚴明,確立目標,力爭成為開創者,而非落後的模仿者。”
德國足球曾在2000年歐錦賽時跌進低谷。他們分析發現原因在於他們職業聯賽中有太多外籍球員,影響了本土球員的成長。於是他們馬上採取對策,統一行動,各個德甲、德乙俱樂部都建立足球學校,投入重資加強本土後備人才培養。十年之後,大批德國青年才俊躋身職業聯賽。如今德甲外援比例已由2000年時的60%下降到了22%,與此同時德國國家隊又成各大賽事的奪標熱門。
奧利塞赫對於德國足球的論述還有一處頗有見地:“我感覺不好的一點是,他們(德國)管理和執行足球的方式方法中缺少‘快樂元素’,這在西班牙等那些更成功足球國家裡司空見慣。保持放鬆和歡娛遊戲的能力有助於開發球員的創造力。”
德國人也認識到了這點。在國家隊層面,主教練勒夫把厄齊爾和凱迪拉等非德裔吸收入隊,啟動球隊中場。拜仁慕尼克俱樂部幹脆請來瓜迪奧拉,引進西班牙人的創造性思維。魯梅尼格信心滿滿地說:“現在我們把德國人紀律性強等特點與西班牙人特有的創造性結合到一起。我們的合作不僅僅很令人滿意,將來一定會成功。”瓜迪奧拉能否成功,現在難說。但德國人實事求是的態度卻是成功的保障。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親歷的一事。今年5月,中國國青隊在主教練黎兵的帶領下來意大利參加一個業餘賽事。記者在挑明對手意大利隊和英格蘭隊的業餘身份之後,竟有不少人留言批評:不應報道對手的業餘身份(難道要讓讀者認為對手是正兒八經職業國家隊?此為誤導。)。某官方微博專門發表公告講明這次比賽是意大利職業聯盟(實為業餘聯盟)所辦、參賽對手全是國家隊(有一支意大利翁布裡亞大區代表隊)等等。一篇微博僅百餘字,事實錯誤竟有5處之多。無論蓄意還是無意,如此態度,談何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