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輸得委屈,但帕爾哈提又不知該如何向隊員們解釋全運賽場上除了有比賽規則之外,還有另一套無法逃避的“潛規則”。實際上,在這群被視為新疆足球希望的20歲以下的年輕人心裡,已經刻上了這段無奈的回憶。
其實,首次設立三大球青少年組比賽的本屆全運會,已經不止一次地讓年輕的隊員提前接受全運陰暗面的洗禮,男足U20小組賽遼寧隊與上海隊的疑似默契球,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一名地方隊教練向記者介紹,原本並不以取得全運會成績作為培養目的的三大球青少年球隊,也開始奉行“拜金主義”,“領導和教練以前鼓勵隊員好好訓練的提法是‘早日進入一線隊’,現在則變成了‘爭取拿到全運會金牌、獎牌,金牌有××錢的獎勵,獎牌有××錢的獎勵’。”
這名教練還向記者透露,一些參賽隊因實力不夠而難以進入前3名,但在5到8名的排位賽上也煞費苦心,“他們不是讓隊員努力更進一個名次,而是算計著拿到什麼樣的成績獲得的獎金最高。因為在有些省市,1枚銀牌的獎金未必有3枚銅牌高,所以,有些隊伍就會寧可獲得第七名,而不去爭奪第六名。這豈不是讓年輕隊員提早學壞嗎!”依照全運會三大球的3倍獎勵辦法,第六名相當於1枚銀牌,第七名則相當於3枚銅牌。
地方保護主義不減反增
三大球項目中,足球和籃球實行了職業化,運動員的流動性相對較強。但排球因為一直沒有實現職業化,運動員和教練員的人才流動本來就很難,在全運會實行三大球3倍獎勵機制並增設青少年組比賽後,排球人才的流動更為不暢。
9月8日下午,記者觀看了女子排球16~19歲組1/4決賽浙江隊對福建隊的一場比賽。作為進入全運會前八名的隊伍,浙江隊的整體實力應該不差,但如果看到浙江隊隊員的身材,卻很難相信這是一支高水平隊伍。主力陣容6名隊員,只有3名身高超過了1米8,還有兩名隊員身高不到1米7,“浙江女排成年隊在國內也算是一支強隊,但你看我們的青年隊,隊員只有這樣的身體條件。”浙江隊主教練戚麗麗向記者無奈地表示,“我們這些南方的隊伍,需要從北方省市引進一些身材高大的球員,以前是成年隊的人才引進很難,畢竟各省市隊都有全運會任務,都不願人才外流。但那時候至少青少年隊還有引進人才的可能。現在,因為青少年隊也要打全運會,北方省市連青少年隊員也不放手了。”
山東、遼寧和江蘇是排球後備人才大省,同時也是全運會女排青少年組最有實力爭奪前三名的省份,“南方的很多省市基本都要從這幾個省引進隊員,現在,從這幾個省引進青少年隊員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他們‘寧可隊員爛在鍋裡也不讓她們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