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廣州恒大主場球迷打出標語挽留隊中外援孔卡。 |
中評社北京9月29日電/單場亞冠賽事1800萬的票房及門票售罄的力度,說明恒大足球群星的號召力,終於不至於被娛樂圈一線明星落下幾條街那麼遠了。
當然,僅就經營項目而論,後者是可以直接產生可觀純利潤的,而前者相較其本身巨大的投入,門票銷售火爆不過是填補了一點點赤字而已。但恒大集團的主業是房地產,投資足球俱樂部相當於另一種形式的廣告品牌宣傳,其帶來的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以及間接產生的效益,也是足以反作用於主業並收獲大筆回報的。
如果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分析恒大與足球的聯姻,這樁買賣無疑既成功又體面。如今的“恒大”二字,不僅意味著房地產界的旗艦,更代表著中國足球界的龍頭,連國家體育總局分管足球項目的副局長蔡振華,都能身披恒大戰袍出現在廣州天河體育場的看台上,足見這兩個字對中國足球的影響力。
如此快速且華麗的成功,很容易讓人模糊掉廣州恒大俱樂部與中國足球之間的區別,畢竟恒大在亞冠賽場確實代表著中國足球,畢竟孔卡、穆裡奇、埃爾克森這三個外援在亞冠賽場上的摧城拔寨,都是記在恒大賬上的。
但事實又確實是不能被模糊掉的。經濟實力、重獎機制、企業化管理作為“恒大模式”的先決條件,決定了此類成功的商業屬性,它可以成為列入大學經濟教科書的經典案例,卻並不具備在中國足球範疇內的推廣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在欣賞恒大縱橫亞冠的同時,卻無法對中國足球的未來寄予厚望的原因。
就在群情因恒大而激昂的時候,曾培養出馮瀟霆、趙旭日等國腳的遼足知名個體戶教練程顯飛打官司的事情,又冷不丁地把中國足球令人沮喪的青訓弊端放上了台面。教練為要培養費狀告弟子,一場兩敗俱傷的官司,始作俑者其實是中國足球從未健全過的青訓體系,而這只是中國足球諸多惡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