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部部長張雄介紹,所有執法聯賽的裁判員將按照能力分為R、U1和U2共3個組別,每場比賽的3位裁判員將從3個組別中分別抽簽選派。關鍵場次和季後賽,還將採取兩輪抽簽決定當值裁判。但從實際效果看,這並沒有減少爭議判罰的出現。
“現在,CBA裁判在判罰時,已經不像以前總犯低級吹罰錯誤,而是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比如要翻盤或者拉開差距時,來幾次關鍵的吹罰,這樣就足夠了。”某業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他強調,這並不是特指天津隊和遼寧隊的比賽,而是整個聯賽裁判的問題,“等場上的形勢穩定住了,再吹幾次不疼不癢的犯規,給剛才吃虧的球隊,等比賽後一看技術統計,沒准兒占便宜的球隊犯規數比吃虧的還要多。再說,CBA裁判圈子就那麼大,即使採用抽簽的方式,也難保不碰上和自己俱樂部關係好的裁判。”
其實,中國籃協推出類似抽簽這樣的舉措,恰恰說明CBA的裁判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作為聯賽的管理機構,中國籃協其實處於一個不能不管但又管不好的境地。
本賽季,中國籃協將裁判工作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未推出抽簽選派裁判時 ,賽季開始前還一改之前內部處罰的慣例,選擇性地對外公布對一些裁判的處罰。其目的是告誡裁判,並對自己的工作失誤承擔相應的責任。但這種方式雖對裁判起到了一定監督作用,但不斷出現的爭議判罰,還是沒有挽回外界對CBA裁判公信力的質疑。
“現在連球迷都知道,哪個裁判和哪家俱樂部關係好,哪個裁判吹罰哪支隊的比賽比較多。這說明,CBA中確實存在人情哨和關係哨。抽簽減少了一些情況的出現,但肯定是治標不治本。有些爭議判罰,可能是裁判水平不夠,但肯定不是所有的爭議判罰都是水平問題。”該業內人士分析道。
當前業內的共識是,職業裁判是解決CBA裁判問題的治本之道。但許多問題也擺在面前,比如,職業裁判的薪水如何制定,若以高薪養廉,多少才能算是高薪?很多裁判是地方高校、軍隊系統中的領導,實行裁判職業化,他們是否願意放棄當前的工作?成為職業裁判後,又有哪些保障機制?
當然,所有這些疑問,都不應該成為阻礙CBA裁判職業化進程的借口,亦如聯賽管辦分離一樣,裁判的職業化也是大勢所趨,只有這樣,俱樂部、籃協和裁判才能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推動中國籃球的發展和進步,而不是像現在一樣,3方都在為各自的利益著想,最終損害的只能是CBA聯賽和中國籃球。(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