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廣州日報報道,2014亞冠小組賽第2輪周中完賽,跟第一輪一樣,中超球隊的成績是1勝2平1負,但中國球員的表現與首輪相比卻無亮點。
亞冠小組賽首輪,中超球隊進了6個球,進球者中至少還有黃博文和劉彬彬兩名本土球員。到了第二輪,K聯賽和J聯賽所有10個進球都來自他們的本國球員,而中超球隊的5個進球都來自外援。這一數據再次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球員的擔憂。
K聯賽和J聯賽僅靠本土球員就能征戰亞冠賽場,而人們不敢想象一旦中國球隊的外援質量下降,中超的競爭力會不會直線滑坡。另一方面,外援既在拉扯著中超向前走,也在打壓了本土球員的生存鍛煉空間。
國家隊的成績非常糟糕,創造不出進球機會以及把握不住進球機會,是進攻端最嚴重的問題。進攻不暢往往直接影響防守質量。恰恰在中超球隊裡,前鋒和前腰的位置往往被外援占據,本土球員很難得到機會去踢這些關鍵位置。
算算中超16支球隊,上海東亞的武磊以及申花的高迪,是僅有的能夠在俱樂部的主力雙前鋒中占據一席之地的中國球員,其他球隊基本是兩名外援前鋒頂在最前面。
退一步在前腰位置,綠城的汪嵩、泰達的王新欣、申鑫的王贇、舜天的鄧卓翔,分別是各自球隊的進攻組織者,但也僅有這些人。魯能的王永珀在庫卡的陣形裡位置越來越靠後了。中國球員倒是有很多打邊鋒的,習慣了為人做嫁衣,看起來每天跟外援在一起訓練有所提高,但到了國家隊卻難當大任。
橫向比較的話,最好的日韓球員都在歐洲,在本國聯賽,本土球員也是主心骨。最好的中國球員則都在中超,為球隊的外援服務。長此以往可能是個惡性循環。對外援的過度依賴,已經讓國內進攻型球員大大削弱了戰鬥力,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國字號成績。以國足自身來縱向比較,國足陣中已經多久沒有出現過郝海東、高峰等人那般各有風格又至少在亞洲範圍內能力一流的前鋒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那些肯把關鍵位置留給中國球員的俱樂部,對國家隊有更直接的貢獻。但讓中國球員打關鍵位置,對俱樂部來說無疑是一種冒險。這就是現階段中國足球的不解之症,中超跟國字號“背道而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