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7月24日,東亞杯賽場,客場作戰的中國女足以2:1擊敗韓國隊。 |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一臉倦意的高紅忍著時差帶來的困意,吃完午飯便匆匆趕往北京體育館路上的體育醫院——去年,高紅帶國少女足征戰亞少賽時的前場主力沈鷺帆,一周前在這裡做了左膝前十字交叉韌帶重建手術——沈鷺帆做手術的前一天,高紅剛在萬里之遙的哥斯達黎加帶隊完成U17女足世界杯首戰:結果並不理想,沈鷺帆的隊友以1∶2輸給尼日利亞隊,隨後以0∶4輸給墨西哥隊,儘管最後一戰以3∶1逆轉哥倫比亞隊,但仍沒有達到高紅賽前“小組出線”的預期,最後一輪結束,全隊沒有休整便匆匆飛回國內。
“這種世界大賽我們沒有經歷過,隊員的狀態普遍不好,尤其是一些主力隊員,沒有發揮水平,這也可以理解。”高紅說話很穩,就像她當年為“鏗鏘玫瑰”鎮守球門時一樣令人信服,“沈鷺帆傷了很可惜,否則結果可能會不一樣”。
醫院裡,16歲的沈鷺帆正在做康復治療,她的父親沈玉亮在病房裡等著,按照老沈的預估,小沈的康復治療至少要用去半年時間,“今年應該打不了比賽了”。
高紅把從U17世界杯帶來的紀念品給了小沈,小沈的笑容一直在臉上掛著,但老沈說:“因為受傷沒去打世界杯,孩子非常非常失望。”不過老沈還說,“孩子說了,養好傷接著踢,絕對不放棄”。“當然要接著踢,踢球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高紅說。
小沈的故事有點兒意思。一個大城市的(上海)、家境不錯的女孩子,從小一心要當職業女足運動員,爺爺當初氣得差點兒和老沈斷絕父子關係——老沈深愛女兒,思慮再三決定支持女兒的選擇——全家只有老沈一個人支持女兒,當時家裡的爭論可想而知。但最終的結果是,沈鷺帆被馬良行從梅隴中學“搶”到了上海市青年隊,跟著大兩歲(1995~1996年齡段)的姐姐們打完沈陽全運會,沈鷺帆入選了國少隊,幾乎所有看過沈鷺帆踢球的教練,都認定她早晚會成為國家隊主力。“就這麼一個寶貝女兒,只要孩子熱愛足球,我就支持。”老沈說,“都知道女足不掙錢,不過我們不是為了錢才踢球。”
這恰恰是主教練高紅決心要帶給孩子們的、和傳統觀念似有出入的“現代足球思想”:踢球是幸福,是享受,女足不“苦”,所謂“苦”的地方全世界都一樣,“中國女足至少還比女曲、女柔這些項目強”,足球就是女孩子了解、融入社會的橋梁,女孩子要有尊嚴去踢美麗的、有靈魂的足球,絕不能僅僅為了出名和獎金這些外部因素去踢球,踢球是讓人成長的一種手段,只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些人離開球場後才仍會是體育運動的支持者。
這些“爆炸性”的想法不是憑空落在高紅腦子裡的:2003年退役後,在加拿大用了兩年學習體育管理,畢業後在一家國際體育機構有了3年的工作經歷,又在英國用了1年完成教練員碩士等級考核,“國際化”的視野讓高紅覺得,自己“必須”回女足,“必須”把自己感受到的先進經驗帶給中國女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