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無論8月4日和安哥拉隊的比賽結果會怎樣,中國男籃在本屆斯坦科維奇杯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主帥宮魯鳴認為,斯杯對中國男籃的鍛煉價值非常大。對於球員來說,9月的亞運會已迫在眉睫,他們深知,在斯杯上每一場比賽的表現,都會對他們是否能夠前往仁川產生重要影響。
不難注意到,3場小組賽,宮魯鳴排出了3套不同的先發陣容。比賽的過程中,宮魯鳴也盡量給所有報名的12名球員出場機會,對隊員的個人能力及不同球員之間的戰術組合效果進行全面的考察。比如,宮魯鳴就曾在斯杯的比賽中,讓周琦和王哲林兩名年輕高大的內線球員同時出場。
從3場斯杯小組賽及之前熱身賽的情況已經可以基本看出,宮魯鳴心目中亞運會最終的12人名單已初具雛形,預計郭艾倫、劉曉宇、李曉旭、周琦、周鵬、王哲林、李慕豪、丁彥雨航和翟曉川等9人奔赴仁川的幾率非常大,剩下的幾個名額,將根據位置上的需要進行配備。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無論誰最終能夠搭上末班車,這將是近幾個奧運周期以來,第一次由球員憑借自身努力爭取機會形成的中國男籃陣容。
眾所周知,“打的不練,練的不打”,長期以來是中國男籃的積弊之一,關係戶、拉幫結派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所有這些情況,在“三大中鋒”鼎盛時期,甚至是北京奧運會周期內都不可避免。不但影響主力球員的狀態,對其他國手也會產生消極影響,從而讓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喪失。
某前國手就曾對記者表示,他就曾因看到有些大牌球員用各種理由不參加訓練,自己也不想再那麼拼命訓練了,“反正我也去不了大賽,而且,教練也不那麼重視我,幹脆我也不練了。”而鄧華德時期,國家隊的集訓名單人數多得驚人,其中就有不少本沒有足夠實力,卻入選國家集訓隊的人。他們之所以能夠進入大名單,部分因為是鄧華德的嫡系,部分緣於經紀公司的運作。首批被淘汰,或者是最終無緣大賽名單,對他們根本不重要,因為國家隊“鍍金”的經歷,會讓這些球員在各種商業行為上身價倍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