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城市布局和人口數量來看,全國50個馬拉松比賽並不多,甚至可以說還很少,中國馬拉松推廣還有很大的市場前景。”上述專業人士強調說,“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我們很多人沒有從小養成運動習慣,都是老了病了才開始跑步鍛煉。由於不了解長跑運動,往往在參加馬拉松賽時出現抽筋、嘔吐甚至猝死。出問題的絕大多數都是中青年,老年人反而比較注意。參加馬拉松賽要注意的方面很多,比如早上8點起跑的比賽,選手需要在6點左右補充營養,包括麥芽糖和水分。但據我了解,有些學校組織參加長跑的大批學生都不吃早飯,喝點兒水就來跑步,這對身體就是損害。”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中國已有成規模的跑友群體開始意識到長跑運動的規律。在專家看來,有過長跑經歷並肯將其作為愛好的民眾群體,才是馬拉松運動未來的參與主體。
“我對跑步的成績沒有任何要求,因為長跑時感覺確實很不一樣,尤其是最後階段。去年我參加了半程比賽,快到終點時覺得快要抽筋了,腿酸得完全抬不起來,就想坐地上等收容車了。”家住北京知春裡的柴東是連續第二次報名參加北京馬拉松賽,經過1年多的系統鍛煉,他今年非常有信心輕鬆完成比賽,“這次我本來想報全程比賽,後來覺得還跑半程更有把握。另外,這兩天很多跑友都在議論廣州馬拉松上的意外事故,從我們普通愛好者的角度講,他(不幸遇難者)完成10公里大概用了一個半小時,強度並不大。”
柴東去年“勉強”跑完半程馬拉松後,給自己制定了一個鍛煉計劃,“每周要完成至少一個馬拉松的距離,至少有4天要跑步”,“如果加班的話,就圍著樓下菜市場跑3圈,大約6公里。如果不加班,到旁邊學校操場跑8到10公里。周末去森林公園跑,最長就是22公里。”
這1年堅持下來,曾經上樓都喘的柴東心肺功能有了極大提高,“我現在1小時內完成10公里沒有任何問題,跑完心跳大概是每分鐘120下,我自己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
因此,馬拉松愛好者在“馬拉松運動”成為城市形象賽事的過程中,還需要先做到“善待自己”。(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