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3月30日,在蘇州進行的環金雞湖半程馬拉松比賽中,一名25歲女選手在跑到18公里處昏倒,經送醫搶救無效去世。馬拉松是一項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的運動,近年來在國內風行。但記者採訪發現,很多業餘選手平時沒有長期堅持跑步的習慣,參賽前也未做足準備和功課,形同“裸跑”,出現意外其實並不“意外”。
近年來,很多城市為塑造城市名片,展示城市風貌,樂於舉辦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賽事。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3年,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整整翻了一倍,以江蘇為例,除蘇州外,揚州、無錫、鎮江等地都有自己的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賽事,其中不乏近兩年剛剛舉辦的。
和賽事增多對應的,是馬拉松的“報名熱”和“報名難”。這幾年跑步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得到很多普通市民的追捧,參加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賽事也成為一些跑步愛好者的“終極追求”。一位馬拉松愛好者說:“最火的北京馬拉松、廈門馬拉松,手慢一慢就報不上了。”2013年北京馬拉松僅13個小時就“滿員”。此次蘇州賽事報名“滿員”也只用了60多個小時,這一賽事最終吸引了2.2萬人參加,比去年激增4000人。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在扎堆參加馬拉松的同時,很多人實際上缺乏長跑鍛煉基礎,基本屬於“裸跑”。
蘇州大學學生劉駿文今年是第一次參加馬拉松,2個多小時完成賽事後他已經直不起腰來,“平常主要打打羽毛球什麼的,沒真正跑過那麼遠。”他說,“跑到最後真是覺得一點都跑不動了。”
像劉駿文一樣的馬拉松參與者並不少,但很多人對此並不以為然,覺得頂多就是累點。南京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教授錢競光說,“裸跑”危險性很大,實際上是對身體不負責任,現在很多人處於亞健康狀態,運動應該循序漸進,一下子加巨量運動很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記者了解到,目前馬拉松賽事大多是在網上報名,並不需要更多資歷或能力證明。記者採訪中發現,“第一次”參加馬拉松的人絕大多數是被朋友“慫恿”或者“被組織”參加的,個人做了大量準備之後參加的鳳毛麟角。有些選手還會在報名後鍛煉一下,絕大多數都不會對此進行身體上的準備。
錢競光認為,首先要養成平時鍛煉尤其是科學鍛煉的好習慣,其次自己要清楚自己的體能極限在哪裡,再次萬一在比賽中出現不適,一定要及時終止比賽尋找醫療救助,“畢竟我們不是專業運動員,參加馬拉松是為了健康和快樂,如果出現問題那就適得其反了”。(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