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馬拉鬆40位選手被送往醫院治療 |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1月26日,一位參加香港馬拉鬆的24歲跑友在醫院經過一夜的搶救之後,醫治無效不幸過世,成為2015新一年猝死的第一位馬拉鬆選手。當今馬拉鬆熱已經席捲全球,然而時不時出現的猝死事件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跑馬拉鬆一定要量力而為。
體質好未必能跑好
上月舉行的珠海國際半程馬拉鬆賽中,中央警衛局退役士兵的猝死引起警示,在專家看來,並非體質好的人,跑馬拉鬆就百分之百安全。“很大一部分猝死事件幾乎是不可控的,國際上不少馬拉鬆選手心臟驟停的原因到現在還沒找到。馬拉鬆運動有一定幾率會將平時不易觸發的隱性疾病突然間誘導出來。”
2010年的加拿大心血管峰會公布過一項研究數據,也佐證了這一說法:雖然經常鍛煉能降低30%—50%的心血管病風險,然而如果是跑馬拉鬆,心血管病發的危險會提高7倍。
“心腦血管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是30—50歲年齡段,他們很容易忽視自己身體存在的隱患”,夏業凱坦言,自己在保障“上馬”過程中,發現近年來急救的對象以二三十歲年輕人為主,“現在年輕人喜歡趕時髦,沒有基礎,參賽熱情卻很高。”他提醒年輕跑者,一方面要量力而行,另一方面,跑前的體檢不可馬虎。有家族病史的,有必要做更深入的體檢,防患於未然。
四大救命預案,學會賽中自我保護
馬拉鬆比賽發生猝死的原因中90%以上是心臟問題,常見的運動猝死,實質是心室異常顫動後,心臟會短暫地停止跳動、停止供氧,而人類的大腦只貯藏了大約10秒的氧氣。
如果不能及時除顫,每晚1分鐘,存活幾率便降低7%至10%。如果10分鐘後還得不到有效救治,生還希望就十分渺茫。
1.不能盲目參賽
一定要認真參加報名體檢,及時發現心血管可能存在的問題,並聽從醫囑。長跑和馬拉鬆都不是趕時髦,所以千萬不要為了虛榮心、趕潮流參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