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傑希望看到上馬能樹立一個國內跑步賽事“高收費”的標杆,“我之所以投上馬200元以上報名費的選項,是覺得一個好的馬拉鬆賽事值那麼多錢。有很多其他賽事收200元,我可能就覺得貴,因為我知道其服務可能達不到。我希望看到組委會通過報名費盈利,而不是從贊助商那賺錢,我想看到一種商業模式的變化。”
組織者說 若無贊助 運營方虧大了
事實上,目前國內的城市馬拉鬆基本是公益性的,政府辦賽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馬拉鬆參與門檻較低,能够讓更多的普通民衆參與其中,充分領略運動之美、堅持之美,推動群衆體育的發展;二是,通過舉辦馬拉鬆賽事,帶動旅游、餐飲、住宿、體育消費等行業的發展,拉動城市經濟。
同時,為了讓更多的普通大衆參與馬拉鬆運動,享受馬拉鬆文化,我國的馬拉鬆報名費始終保持低價,僅為其他國家馬拉鬆報名費的十分之一,但服務模式和內容卻基本相同。
盈方中國時尚體育總監吳洪濤指出,前段時間結束的歡樂中國跑報名費只占運營成本30%,“低報名費既有經濟原因也有意識原因,這讓賽事組織難以形成良性循環,服務與價格始終存在瓶頸;組織跑步活動的動機無法從跑步本身出發,也就限制了為跑者服務的質量。長期來看,如果跑步活動總是無法從跑步中獲得收益平衡,會制約跑步運動的發展。”吳洪濤介紹說,一項跑步賽事的運營成本包括場租、安保、醫療、志願者、搭建物、補給、選手衣物、演藝等。
據了解,歡樂中國跑的報名總人數達到5500人,報名費分為100元和65元。組委會從中會有50萬元左右的收益,但按照吳洪濤所說,如果主辦方不能從贊助商那裡拿到超過百萬的贊助,運營方就虧大了。
《跑者世界》賽事及市場副總監陸一楊則認為,一般新辦賽事在最初的3年很難獲得資金贊助,所以賽事公司幾乎沒有太多利潤,“現在一般賽事的參賽包裡包含跑服、腰包、抽帶包,計時芯片和號碼布等,加上給跑者上的保險,這些成本大概在70元左右。公路賽事的運營成本相對低一些,如果是馬拉鬆賽事,42公裡的沿途補給、場邊布置、移動厠所的運輸和設置等投入成本將更大,越野賽事還需要來回接送的班車等服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確保賽事的運行。”(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