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運動衣、太陽鏡、黝黑的皮膚、矯健的身姿,在夏日炎炎的上海虹梅路上,記者一眼從人群中認出了陪跑師孔斌:曾經學金融的汽車界人士,如今朋友圈高達5000人,其中4000個與戶外運動有關。
“之所以說這個行當新,是因為相比傳統健身房的私教訓練,戶外陪跑是一種比較小衆的體育消費,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近年熱愛跑步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參與馬拉鬆的人群快速增長,也造就了陪跑師這個行當的熱門。”孔斌說,自己2006年參加半程馬拉鬆比賽,跑進2小時還能領到運動鞋,如今報個名都擠破頭,誰要是中簽了馬拉鬆,都還要搶先發個朋友圈炫耀一下。
中國馬拉鬆官網數據顯示:2017年A類認證賽事102場,B類認證賽事12場,2016年注册賽事328場,共辦賽事122場,參賽逾279萬人次。
據了解,陪跑師分為專職和兼職,目前後者占多數。孔斌介紹說:“我通常利用晚上或周末時間進行教學,一節課一小時收費三、四百元,一周帶跑70-80人次。除了單個學員,還帶領一些參加品牌商或公司團隊活動的學員,一般是數萬元的打包價,具體看項目而定。”
一些陪跑師既是愛好使然,自身也有鍛煉需求。在一家互聯網金融機構工作的溪木平時在支付寶的“到位”系統中掛出自己陪跑的價格、路段和時間,有不少附近的朋友找她。據悉,溪木的定價為一次88元,十公裡188元。“我沒有比較過其他陪跑師的價格,完全是為了幫助有需要的人。”
“相比5年前陪跑,現在最明顯的感受是數量多、質量好,很多學員已經把跑步看作是像工作、學習一樣的管理課。”孔斌說,隨著大家對戶外運動的日益喜愛,跑步的運動範圍也從上海延伸到蘇浙皖的徒步、越野,甚至國際馬拉鬆,并自然而然地與旅游、社交融入在一起。學員中七成是女性,具有較強的運動熱情和社交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