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洋中介”眼中的中國馬拉松現狀,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那麼多國內的賽事都需要“非洲兄弟”。
依靠非洲的頂尖跑者提高賽事水平,從而達到國際金標、銀標賽事或者國內金牌、銀牌賽事的標準,如今成了大多數馬拉松賽事的“策略”之一。
“我必須說這種現象是有合理性的,無可厚非。有人願意出錢請,有人願意提供一個通道和平台,有人願意來爭取這個獎金。”知名跑步專欄作家王曉剛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表示。
“有些剛起步的比賽會邀請國外的選手來提高成績,而且不一定只有黑皮膚的選手。增加了所謂的‘國際性’,也能在媒體面前突出報道的亮點。”
但王曉剛也承認,這股“黑旋風”對刺激大眾跑者幾乎沒有什麼益處。而在5到10年之內,黑人選手“瓜分”獎金的情況並不會在國內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