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楊的成功正是源於杭州近10年來實施的“育苗計劃” |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你會游泳嗎?”,“不會。”,“那你不是杭州人吧。”
如今在杭州街頭,“是否會游泳”已日益成為判斷你是否為杭州人的重要標誌和榮譽象徵。中國游泳隊在倫敦奧運會上贏得5金2銀3銅,實現了奧運史上的突破,其中就有4枚金牌來自浙江杭州的孫楊和葉詩文。而從1984年中國隊參加奧運會至今,中國游泳獲得的12枚奧運會金牌中,也有5枚是浙江製造。
很多人都很好奇中國游泳騰飛的秘訣,想知道浙江盛產“蛟龍”的背後做出了哪些工作和努力,值得其他地方和其他項目所借鑒。
據杭州市體育局提供的數據,有百分之三十的杭州人會游泳,群眾基礎好。孫楊和葉詩文的成功正是源於杭州近10年來實施的“育苗計劃”,他們經過了層層選拔、競爭和訓練,是接受游泳培訓者中的“十萬人挑一”,甚至“百萬人挑一”的成功典範。而隨著他們在倫敦奧運會上成為“雙冠王”,杭州全民投入游泳的熱潮還會繼續升溫,游泳愛好者的比例還在不斷增加。
在日前舉行的杭州市游泳運動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市體育局局長趙榮福介紹,杭州各級教練員每年都會主動出擊,從大約300萬人口的全市幼兒園和小學中廣泛撒網“海選苗子”,初選出3000人左右的孩子,經過初期訓練和選拔後,350人進入市一級的集訓陣容,這一級別常年在訓人數保持在1200名以上,但最終能進入省隊並邁進國家隊的不過20、30人。奧運冠軍孫楊、葉詩文能夠脫穎而出,正是源於杭州少兒游泳選拔和訓練體系的“大浪淘沙”。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游泳隊沒有對學生運動員進行“三集中”——即傳統意義上的“集中訓練,集中學習,集中管理”,也沒有使用“拔苗助長”的大運動量訓練,而是堅持採取“走訓”,讓孩子在各自的學校上課,每天下午下學後從4點半到6點鐘到附近的游泳學校進行一個半小時的訓練,周末雙休日進行兩個半天的訓練,實現了真正的體教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