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22歲的北京小將張琳羅馬世錦賽上為中國男子游泳奪得歷史上的首枚金牌,輝煌過後,有人開始擔心他的狀態能不能保持到倫敦奧運會。
據文匯報報道,7月29日是中國游泳值得銘記的一天。在男子800米自由泳決賽中,張琳奪得了一枚具有歷史意義的金牌,這是中國男子游泳選手在國際大賽上冠軍零的突破。一年前,也正是這位北京小夥子首奪中國奧運會游泳男子項目獎牌。張琳的勝利不僅對中國男選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少教練和隊員都表示,正是這枚彌足珍貴的金牌讓全隊找回了信心,一掃開局不利的頽勢。
為了捅破這層窗戶紙,中國游泳已經等待了幾十年,就這個意義而言,張琳的金牌可與劉翔雅典奪冠媲美。兼具冠軍實力與偶像形象的張琳,將在短時間內拉動國內民眾對游泳項目的熱情。對於缺乏賣點和造星意識的中國游泳,如何合理利用這份市場吸引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22歲的張琳還不是奧運冠軍,倫敦將是實現他和中國游泳另一個夢想的最佳機會,但這也是一次最嚴峻的挑戰。劉翔在成名後一直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張琳也將會享受同樣的“待遇”:他或許不能再獨自上街,他或許會整天成為媒體的追逐目標,他的私人空間將被壓縮至最小,能不能應對這樣的局面,將決定張琳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恒星閃亮。
歷數過往,中國游泳史上不乏“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最典型的莫過於齊輝:15歲成為中國奧運會唯一奪金點,16歲創造200米蛙泳世界紀錄,並保持了27個月之久。但到了本該出成績的年紀,她卻每況愈下,現年不過24歲的齊輝今屆更是被排除在中國隊世錦賽陣容之外。
以一枚接力金牌完美結束大賽生涯的楊雨是另一個典型:16歲時奪得2001年世錦賽200米自由泳銀牌,18歲時游出1分57秒70這個列當時歷史第三的好成績,但此後卻陷入沉寂。直到北京奧運會起,這位杭州名將才重新找到了長成績的感覺,但她已經決定全運會後退役。
中國的游泳天才並不多,是什麼讓本已稀少的天才無法找到正確的成長之路?只能說國內的訓練體制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
新任國家隊總教練么正傑上任伊始就表示了中國游泳需要“請進來,走出去”的決心,在羅馬他再次重申:“我們應該更敢於嘗試,要去學習國外先進的訓練理念和訓練模式,與世界更廣泛地交流。”
奧運會的劉子歌、世錦賽的張琳都曾通過澳洲集訓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張琳教練陳映紅表示,“國外的一些訓練方法我們國內也在用,但海外訓練最重要的是能讓隊員與高水平選手同池競爭,雙方都獲得提高。”
但無論劉子歌還是張琳的海外訓練模式,都不具備可複制性和推廣性。對於國家隊和地方隊,有限的經費只能照顧個別尖子,無法讓更多急需提高的選手得到機會。而國外大量優秀教練均有大學或俱樂部的職位在身,常年來中國工作並不現實,而短期培訓則很難見效。
中國游泳的接軌海外計劃,是否可以找到另一條捷徑?美國大學對於游泳選手一向樂於提供獎學金,利用其為中國游泳代為培訓選手,並非不可行。本屆大賽的金牌選手卡維奇、考文垂其實都常年在美國上學訓練,是正宗的“美利堅製造”。
中國選手要走通此路,有關部門需要對現行訓練管理模式做出思考和改進——教練與所帶隊員利益掛鈎過於直接,隊員沒有選擇教練的主動權,這顯然不是一種令資源配置優化的合理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