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2018中超聯賽首輪,山東魯能主場3∶0戰勝北京國安。圖為國安防守球員李磊封堵吳興涵射門。 |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今年中超聯賽的一大看點,是進一步強化了“U23(23歲以下球員)規則”。即在2018賽季的中超比賽中,各隊不僅要強制安排1名U23球員首發出場,還要求U23球員的出場人次不得低於外援出場人次。換句話說,假如一支球隊派出了三名外援上場,那麼也必須派出三名U23球員。這一舉措,引來了很大爭議。
U23規則到底好不好,各方分歧不小。但幾輪中超聯賽打下來,一些年輕球員讓人眼前一亮的表現,讓反對這一舉措的聲音小了很多。比如北京國安的韋世豪、江蘇蘇寧的黃紫昌,兩人的表現可圈可點且頗具大將風範,後者的幾次精彩突破還被網友做成了GIF動圖廣泛傳播,在球迷論壇上被譽為“中國梅西”。以往,“中國梅西”這一稱號常被球迷用來諷刺那些志大才疏的年輕球員們,但這一次,它卻成為了一種認可。
在我看來,U23規則的確有不完善的地方,也得承認一些U23球員和隊友們差距明顯。但在發掘年輕球員方面,此舉還是利大於弊。從整體上看,U23球員比更年長的球員水平低并不出人意料,但從長遠考慮,不給年輕人機會,就是不給中國足球成長的機會。在以成績論高下的職業體育中,若不是在游戲規則上做出強制性安排,幾乎不會有球隊給年輕人這麼大的發揮空間。我們常說“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但娃娃們長大了卻發現,職業足球賽場早已被高水平外援和老球員們占據了。沒有了年輕人的舞台,聯賽再繁榮也很難反哺中國足球的自身成長。不上場、不犯錯,就不會有成長。U23規則的保護,正是給了年輕球員一個機會。
有人說,世界上的足球發達國家,沒有一個出台過這樣強制給年輕人機會的舉措。但在我看來,搞好足球有一些基本規律需要遵循,比如抓好青訓,但從來不存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流水綫式的操作方法。歐洲規範的青訓體系產出了很多足壇新星,南美街頭那些從小踢“報紙塞襪子足球”的孩子中同樣誕生了不少球星。在歐洲頂級聯賽中,限制外援上場、扶持本國青訓球員一開始也有爭議,如今已被認可,為何中超聯賽就不能開一個扶持年輕球員的頭呢?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U23規則是否有益中國足球,不妨再觀察一段時間。讓更多韋世豪和黃紫昌這樣的年輕人冒出來,人們對U23規則的信心也就更足。(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