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學費的昂貴並不意味著體育學校演變為只面對富家子弟的貴族學校,“學校對具有體育運動天賦和學習優異的學生提供多種助學金和獎學金。”陳惠蓮說,“學校絕不會因為學費問題而放棄任何一個有運動天賦的孩子。”
有大約1∶10的新生錄取比例,新加坡體育學校在招生條件上自然“苛刻”。陳惠蓮介紹說:“除了接受社會報名外,學校也有自己的選材途徑:每個月都設有三個校園開放日,歡迎適齡青少年和兒童來學校參加活動,此時有類似于‘星探’的工作人員,在這些孩子中挑出有運動天賦的‘苗子’。當然,真正具有天賦的孩子還是少數。不過每年招生時,家長們的踴躍報名却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校擴大了選材範圍。”
一旦入校,學生就開始接受體育學校針對青少年身心特點制定的學習和訓練計劃。在陳惠蓮提供給記者的一份學生日常作息表上,記者驚訝地發現,運動訓練的時間遠比記者預想的少——學生們每天5點45分起床,6點15分開始晨練至8點,然後是和普通中學生一樣的一整天學習,直至下午4點至6點30分半才有第二次訓練時間,晚飯之後是自習和自由活動時間。學生每天的訓練時間控制在4小時以內。陳惠蓮介紹說:“每天4小時的訓練足以保證6年內已有數十個世界、亞洲和國家冠軍在新加坡體校誕生。”
“訓練時間的多少並不是問題,質量才是關鍵,高質量的訓練則需要建立在科學的訓練指導和學生對運動項目濃厚的興趣之上。”陳惠蓮介紹說,“在全校聘請的40多名專職教練中,有多名是外籍知名教練,這讓學生們能夠得到較好的運動專項訓練指導。此外,新生大約是在十二三歲的年齡入校,在入學後的頭兩年,他們並沒有運動專項,而是接觸各類體育運動項目,培養他們學會享受體育進而發現運動的興趣。從大約15歲開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選擇,設定運動方向;此時,他們也可以選擇放棄培養運動專項,而只把體育運動當做業餘愛好,這些孩子也可以選擇離校,去普通學校就讀,不過離校者很少。”
本届青奧會上,新加坡體校是除了新加坡各支國家隊之外,為新加坡代表團輸出選手最多的單位,共輸送隊員22人。陳惠蓮表示,從長遠來看,新加坡體校將建設成為新加坡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輸出基地。
不僅如此,新加坡體校還成為許多在新加坡國內外知名大學就讀的高材生的母校,陳惠蓮介紹,從上一年度新加坡體校畢業生的走向看,除了那些往專業和職業運動員方向發展的學生外,其他學生基本上都考上了大學或大學預科,他們同時也都是懂得享受體育的運動愛好者。
新加坡體育學校的經驗對於中國各級體校來說不失為一個可借鑒的模板。眼下,中國各級體校都處於招生難的困境,而且有繼續惡化的勢頭。究其緣由,重文輕武的辦學理念並未從根本上扭轉,體教結合的改革一直是紙上談兵,這些痼疾把中國的體校逼進了死路。其實,體育學校並非不能培養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社會精英,也並非不能改變長期以來給人們留下的“只有那些學習差、沒出路的孩子才選擇”的固有印象,因為新加坡體校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