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群:職業體育中,無論是投資者、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對產品的品質和服務擁有發言權。而在國內,各利益主體間的關係是傾斜的。單項運動協會與職業體育俱樂部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雙方的目標並不相同。職業體育俱樂部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源源不斷地獲得資金注入,保持經濟上的良性迴圈。但目前國內職業體育俱樂部大多以企業集團資助型為主,能夠通過經營聯賽維持生存的很少,投入和產出很不平衡,出現了資金供給不足、融資管道狹窄、融資方式單一、融資結構不合理等現象。由此,造成了投資人目光短淺,只著眼於短期利益,沒有長遠的發展規劃。
體育職業化障礙在哪里
鄭軼:美國《華爾街日報》有文章指出,中國職業體育的最大阻礙在於現有管理體制與職業化不相適應,由此導致贊助商難於立足、商業運作受困。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鮑明曉:我同意這個觀點。職業體育與業餘體育最本質的區別是:前者是商業,後者是事業。一旦某個專案決定走職業化道路,就應該建立相適應的制度、運行規則和管理體制。以足球為例,職業足球的管理體制應當包括職業俱樂部和聯盟的自律管理機制、足球協會的行業管理機制和政府行政部門的依法監管體制3個部分,把聯賽的投資權、經營權、受益權真正還給俱樂部,足協從聯賽利益中退出來。然而,現實中這樣的管理體制變革一直沒有發生,管理體制障礙始終無法破解,這也是我國職業足球搞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遲鵬:我國的體育管理體制與職業化並不是絕對矛盾,更不是商業運作受困的原因。中國體育產業鏈與中國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在經濟發展還未達到一定水準的時候,脫離現有的管理體制舉步維艱。現在,中國經濟的騰飛決定了中國體育不斷進行改革。中網就是最好的例子。這項賽事以國家命名,政府、體育局指導辦賽,商業公司運作,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商業運作模式並不相悖。在這種情況下,中網成功與國外同級別賽事接軌乃至實現趕超,而這一切恰好就是在現有的管理體制指導下實現的。
職業體育之路該怎樣走
鄭軼:職業體育的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背後的市場大小。中國擁有廣闊且未充分開發的體育市場,職業體育是否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若要進一步推廣職業體育,在發展理念與路徑上還需要做些什麼?
鮑明曉:職業體育是競技體育的高級形態,代表著一個國家的體育核心競爭力,也是新一輪體育全球化的戰略高地。當代中國體育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環境,都要求我們把職業體育放到改革與發展的大戰略中。提高職業體育俱樂部整體品質和效益,推進聯賽品牌化運作,建立規範有序的職業體育監管體系,依靠深化體育體制改革和實施體育商務人才培養戰略,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創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