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7日,孩子在墻邊練倒立,以減除假期時腹部囤積的脂肪。 |
除了動作還是動作
為減除孩子們假期囤積的脂肪,學校將訓練時間由半天調整為1天,3個小時幾乎沒休息
2月16日,下午3點,又一輪訓練開始———為了減除孩子們假期囤積的脂肪和惰性,原本半天的訓練調整為一天。
“150個階梯跳,開始。”鄭順生給自己的弟子下了命令。
然後是單腿跳、縱跳、矮子步、青蛙跳、前空翻、引體向上……鄭順生幾乎不用下任何指令,數十個弟子們便一項接一項的完成各種動作。
“腳尖並攏,肩膀拉開。”鄭順生反覆強調著。
3個小時的訓練,幾乎沒有休息,喝水、上廁所,需要打報告。只有在倒立和壓腿時,才能夠享受片刻寧靜。
已經出汗的楊可脫得只剩下秋衣秋褲。
“即使是一個成年人,剛開始進行這樣的訓練,也沒法堅持下來。”鄭順生說。
楊可和夥伴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適應鄭順生的訓練模式和流程,代價是手掌覆蓋起一層厚實的老繭,腰腹用力時能看見小型的六塊肌。
在問及“苦不苦、累不累”的問題時,孩子們的回答幾乎一致:不累,好玩。
但體操運動本身的辛苦,決定了興趣往往是有限的。
訓練館內,教練楊玉林指著一位9歲的男孩說:“你該問問他,他肯定不會這麼回答。”
那名男孩正雙手扶著鞍馬,兩腳伸進一個被繩索吊起旋轉的塑膠桶裡,一次堅持10分鐘左右。他正在尋找做托馬斯全旋的感覺。
普通人做這個動作,可能當塑膠桶才旋轉了兩三圈,雙手就無法支撐了。
如果他朝著專業訓練的方向走下去,若干年後,可以完美地完成一系列類似的動作,從而在賽場上拿到一個較高的得分。
儘管楊可還有一段時間才能夠具備在鞍馬上做全旋的力量,但他已經開始爬上這個龐然大物,做一些練習上肢力量的基本動作。
他用雙手牢牢抓住鞍馬中部的環,雙臂支撐起身體,腿並攏,從鞍馬的一端抬起,越過馬身,到達另一端,周而複始。
鞍馬動作的關鍵,在於除雙手之外的身體任何一個部位都不能觸及到馬身。
楊可已經有了這種意識,他的雙腿盡量抬高,腳尖和腳跟形成一個新月般的弧度,這得到了教練鄭順生的讚賞,“哎,不錯,繼續保持,果然是大隊長。”
鄭順生通常用任命大隊長的方式來落實他的讚賞。
每隔一段時間,他會進行大隊長“換屆選舉”,依據孩子們的訓練表現來確定管理者的人選,表現最好的隊員自然是大隊長。
擔任大隊長,意味著一直排在訓練隊伍的頭一個,以及在教練缺席時可以帶領隊伍進行程式化的訓練。
楊可顯然很願意擔任大隊長。得到鄭順生的表揚後,他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這意味著教練對自己動作的肯定。在沒有比賽的情況下,這是楊可被肯定的唯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