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說起來簡單,但對於這些特殊的求學者卻很艱難。這條求學之路上,許多人是無法走到最後的。尤其是學游泳、跳水、體操、乒乓球的小孩子,淘汰率很高。當他們被淘汰後再度與同年齡段孩子競爭時,就處於劣勢。
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比如在公交車上困得打盹的不僅僅是普通學校的小學生,在地鐵裡認真看書的不僅僅是普通學校的優等生,他們要與同年齡段的孩子一起競爭,更要在另一個領域面臨著人生挑戰。儘管這些孩子們努力往下走著,但很多人真的無法堅持到最後。
了解到這些,當記者看到這些特殊的學生們在走廊的板報上寫上“老師您辛苦了!”的字樣時,內心突然有一份特殊的感動。
不平靜的前途
如何使我們這套教育體系不再步履維艱?就像北京市體育局科教處主任臧超美所感嘆的那樣:“我們一直在努力,老師們也一直在努力,但感到還是有所欠缺,欠缺之處就是不能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從而走上社會後不進入弱勢群體。”
的確如此,當學業半途而廢時,當運動生涯結束時,曾經的體壇英雄一夜之間就會成為弱勢群體,他們在社會上面臨著第二次淘汰。那麼就不能像人家日本或韓國那樣,完善自己的教體結合之路嗎?根本原因在體育一面,更在教育一面,說白了我們體制下有3個字無法回避:升學率!學校都有功利的一面,因為升學率的刀就在頭上懸著。
北京育才學校黨總支書記齊建軍就說:“我們學校有自己的小棒球隊和手球隊。我們還和先農壇體校合作,讓他們小年齡段孩子在我們這裡上學。但是像我們能做出這樣舉動的重點學校極少,其實,這些孩子給我們學校也帶來了榮譽,在國外不管是中、小學,還是大學,他們都以自己能培養出優秀的體育明星而驕傲。我就想,何時體制能改革一下,讓這些體育特長生升學率不劃歸於學校普通升學率之內。”
記者不論問哪個教師,說有什麼困難時,他們都直言:“我們在努力,讓教學如何更能貼近運動員,因為他們還是孩子,現役成績重要,但未來退役後擇業更重要。”(來源:《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