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安隨後也解釋說,解決傷殘運動員保障問題,目前仍存在兩大瓶頸,一是缺乏針對運動員職業特點的國家傷殘標準,二是把運動員的傷殘保險納入工傷保險範疇,各地方尚未真正落實。“不同的運動項目,傷到什麼程度定幾級,特別有些是長期勞損造成的功能障礙如何定級,都需要運動醫學專家來認定,目前國家體育總局正在做這項工作。”
楊樹安坦言,我國體育工作在很多方面還不盡如人意,有待改進、完善和提高,但相關部門一直在努力。
長期以來,中國運動員大多遵循這樣的成長路徑,從業餘或專業的體校被選拔到市、省、國家各級體育隊。由於在運動隊文化教育不受重視,一些運動員退役後無法應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生活由此陷入困境。前有退役後淪為搓澡工的鄒春蘭、淪為地攤擺賣者的艾冬梅,後有在地鐵通道賣藝的張尚武。
楊樹安表示,中國的運動員從開始進入業餘體校到退役的每個階段,政府都在關心、幫助他們。比如,現在運動員退役後有一年過渡期,國家出資對他們進行各類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幫助其轉型再就業。“去年底我在一個會議上曾講到‘中國運動員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運動員’,結果這句話在國內沒什麼反響,反倒在國外引起很大反響,包括加拿大的網站上有不少評論,很多西方的運動員都表示非常羨慕我們的運動員。”
對於鄒春蘭、張尚武等人的遭遇,楊樹安表示“只是個例”,不代表中國運動員的普遍現象。(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