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體育產業進口容易出口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31 20:05:37  


 
  在各類國外品牌賽事和國際比賽進入國內的同時,中國本土品牌賽事向國外輸出的能力卻很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主任鮑明曉表示:“歐美體育發達國家的體育賽事產品以迅猛之勢進入國內,而中國目前能成功向外輸出的可能只有少林武僧團的武術表演。”

  除了賽事產品,國外的教練和運動員也大舉進入中國“淘金”。鮑明曉表示,中國足球超級聯賽16支俱樂部中聘請外教的多達13支,使用外籍運動員共80多名,每年外援的工資總和超過8億元,但中國又有多少運動員能夠到國外“淘金”呢?姚明和易建聯這樣能夠在世界頂級職業聯賽占得一席之地的運動員如鳳毛麟角。在乒乓球、羽毛球、體操和跳水等項目上,中國倒是有一些教練和退役運動員到海外效力,但這些項目的國際影響力十分有限。

  無論是中國的體育賽事還是運動員培養,都存在相似的問題——缺少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產品。中國城市舉辦的高端賽事,基本上都是“舶來品”,中國的奧運冠軍數量已處於世界前列,但一個尷尬現實是“金牌多、明星少”,鮑明曉表示:“這與中國長期以來堅持的爭光體育發展方式有關,因為體育是以多拿金牌為目標,因此適合中國運動員的小、快、靈項目和一些女子項目得到重點發展,但這些項目通常影響力有限,這些項目的奧運冠軍,很少能成為明星級運動員。”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鮑明曉表示,如果以行業的發展水平進行中外對比,中國已經很少再有哪個行業的中外差距在十倍以上,體育產業正是其一(包括體育競賽表演、體育中介、體育人才流動和體育旅遊等體育服務業,不包括體育產品製造業)。以2010年的統計進行對比,美國和歐盟的體育產業產值在4000億美元以上,中國是350億美元,相差11倍左右。

  但正是因為中國體育產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巨大,也意味著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發展很有潛力,這也是國外體育賽事和體育人大舉進入中國“淘金”的一個誘因。鮑明曉表示,隨著中國人健康觀念的增強和生活方式由靜態向動態轉變等,體育產業很可能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有望實現超預期增長的行業。但在這其中,最關鍵的,卻是體育發展方式要從爭光體育向生活化體育轉型。(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