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熱愛參與體育運動有助於找工作嗎?”成為近期很多高校畢業生熱議的話題。有媒體報道,在廣州舉行的一場大型招聘會上,一家企業將畢業生的體育鍛煉熱衷程度列為優先考慮條件,“喜歡體育運動、性格開朗者優先”。
記者隨機採訪了20餘名應屆畢業生,雖然有同學表示,省下時間學習專業課程、增強實用技能更有利於增強就業競爭力,但近三分之二的同學表示,如果自己心儀的企業重視體育運動,的確可以提高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
“我們社會需要身心健全的勞動者,個體的生活態度、社會能力、情商越來越重要,體育運動正好有助於完善這些素質。”在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克運動與體育社會學教研室主任黃亞玲看來,如果體育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在招聘環節就得到重視,勢必會引起很多家長和學生的關注。黃亞玲說:“雖然就業和經濟環境緊密相連,但如果借助體育來完善就業觀念,儲備積極樂觀、健康且有個人魅力的勞動者,對社會的長遠發展十分有利。”
“在應聘者處於同等條件下,我們當然會優先考慮具有體育特長的人才。”國內某大型央企人力資源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熱衷參與體育運動的員工不僅能較好地融入企業文化,其性格中的堅韌、果敢、樂觀都利於工作開展,“經常參與體育運動的應聘者,其性格上的優勢通常會在面試和應聘過程中展現出來”。
據該負責人透露,雖然企業對員工參與體育運動大力支持,但因為參與程度不易評判,所以“體育參與”並未作為招聘信息中的硬性指標。記者在國內幾家大型招聘網上了解到,除了多數和體育有關的企業、職位會明確標注“熱愛體育運動”甚至“會踢足球者”優先外,很多知名企業鮮有該項要求。
雖然企業強調良好的身心狀況是競爭的資本,但體育特長並非唯一競爭力,通過體育運動建立起的完善人格、樂觀態度才是企業看重的素質。
“讓更多人參與體育運動是企業應當倡導的,害怕造成以個體差異為理由來質疑條款不平等的現象,是企業的憂慮所在。”黃亞玲說,“熱愛與熱愛參與是兩個概念,但很難進行評價。一旦確立成硬性指標,勢必導致很多應聘者在特長上‘開空頭支票’,最終演變成中考體育加分那樣的形式主義。”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