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1月中旬,正值內蒙古滿洲裡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白天的室外溫度也低至零下30攝氏度左右。但嚴寒擋不住當地人對冰雪運動的熱情。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滿洲裡採訪時看到,市中心的北湖成了無數滑冰愛好者的樂園。湖西、逸夫、三道街等小學的冰球隊也在學校的冰場上正常訓練。不過,正如滿洲裡市體育局副局長許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滿洲裡人對冰雪的感情再深厚也不可能人人都參與其中。”實際上,不願冒嚴寒在戶外參加冰雪運動的當地人更多,但室內體育場地的嚴重不足,曾制約著這座城市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東北人常說的“貓冬”,成了很多當地人無奈的選擇。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群眾對參加體育運動、享受健康生活的願望越來越強烈。”許薇介紹說,“從2004年開始,全面建設社區體育場館成了滿洲裡市政府為百姓辦的實事之一。”
事實上,在我國很多城市都存在公共體育場館嚴重不足的問題,這甚至已成為制約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瓶頸。儘管依照相關規定,新建居民小區應預留公共體育場地,但真正能落到實處的卻不多。如何監督開發商建設小區公共體育場地,對於體育主管部門來說,卻成了一大難題——因為沒有執法隊伍,體育主管部門很難對開發商是否履行建設社區體育場地的義務進行監管。而滿洲裡市採取的由政府監管實施,以確保社區體育場地建設按規劃完成的辦法,無疑為不少城市做了“開路先鋒”。
在滿洲裡市老年體育運動中心和東興社區文體館,記者看到了當地典型的社區體育館的模樣——面積大約在900平方米的籃球、羽毛球綜合館並附帶可容納兩三百名觀眾的看台,還有健身房、乒乓球室、閱覽室、體質健康監測室等,社區體育館的總建築面積大約有3000平方米。
據許薇介紹,從2004年至今,滿洲裡市共建成了20個類似的社區體育館,“由於城市不大,這些場館現在基本覆蓋了全市,但今後這項工作也不會停下來,只要新建小區,都會繼續依照政府規劃興建社區體育館。” |